有人揣測,墨余子自己的修為,只怕比榜上不少人都要高。只不過他成名比較早,卻是沒有幾個人見過他,而認識他的人都對他心服口服的推崇。自后自然無人質疑墨余子的評論和眼光,也都以能得到他的評論而感到自豪。
榜上所列名人,均為當世最為驚艷絕倫的高手,因為列為奇藝榜的名頭,自然是以江湖上罕見的或者有名的絕學為主。而且個人所擅長的絕技兵器,另外同樣擅長的人不會在榜上出現兩人。
日常所用的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錘都可以上榜,就是外家功夫里的拳頭,甚至各種掌法之類都可以視為一樣武器。
當然不是人人功夫高強,就都可以隨意上榜,就是那些自命武藝超群的劍客游俠,都不一定都會被推崇上榜。因為這個奇藝榜上的名次,也不是墨余子說了算。他對當時的英雄做出評論之后,江湖上的人就會做出排名。
有人曾經以為墨余子別有用心,因為這其中涉及的爭斗,已經不是有些勢力可以干預的。榜上排好的任何名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擺在那里,而是在當下就是你對誰不服,可以對他提出挑戰超越他的排名。
名人奇藝榜讓人嘆服的就是,假如榜上張四打敗了李三,不一定你就可以取代李三的排位。因為可能你張四的功夫,和已經排位在榜上的王五的層次差不多,而王五如果排名在張四之前,那么意味著你還要打敗王五才行。
當世最有名的例子,便是當初排行第七的石堡堡主王逸,后來因為有人的挑戰而退出了排名。
他本來在奇藝榜上的排名,排在當時靠后的邊鎬前面,是處在第七的位置。后來他被當時還排行第二的人物的弟子所敗,這個人就是大理的孔雀明王董伽羅的三大弟子之一,也是大理開國侯爺之后楊試道。江湖上的人幾乎都知道這件事,按道理說楊試道便可以取代王逸,成為奇藝榜上第七的所在。
可惜大戰之后楊試道自此便歸隱于大理,王逸回到石堡也自此再也沒有出現于江湖上。有人揣測當時楊試道也是僥幸勝手,不過身體也受了重傷,不知道能不能恢復鼎盛。再說他師傅孔雀明王可是排在榜上第二,他的一身所學盡是明王所授,明王在榜他自然無法列在榜上。
當然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他出手挑戰自己師傅,試想這有可能發生嗎
自此邊鎬晉級成為了奇藝榜上第七的所在,雖然邊鎬沒有去石堡挑戰王逸,也沒有跑去大理挑戰楊試道,自己對這個排名自然也不以為然,可是有人還是看不慣邊鎬排名的。
王逸的失敗固然有著某種原因,石堡也有著常人不敢輕捋其須的底氣,但是墨余子說過邊鎬當入第七,自然引來很多人去挑戰他,但是都在他手下折戟而去。
不知道傳出重新排名的時候,邊鎬心里是何感想,想必一定會感覺深受盛名所累。直到那天他在潘崇徹手下失敗,不但失去了連接嶺南的郴州城,也讓他心境自此大受打擊。
作為一個進入先天境界的高手,已經不是招式和真氣間簡單的遞進,可以使自己不斷精進。而是他們已經突破了這些瓶頸,完全靠著心境的提升,而使自己的一身修為不斷變化。
如果心境受到挫折,要么自此再無寸進,要么便是突然間的頓悟突破。
邊鎬卻一直讓人奇怪的不咸不淡,既沒有突破什么境界,也沒有自此停滯。而是感覺自己一直好像停留在了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十分微妙,根本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反反復復的近十余年時間,一直的徘徊在這個狀態。
這次的出來,不但是自己感覺到心里有種明悟,也是慧眼如炬的木平大師看出來了關鍵。正好乘著這次的機遇,讓幾乎被困頓在金陵的邊鎬出來尋找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