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還真難得有幾個,如你一般果決的青年將領”邊鎬看向楊炯,語氣居然有些唏噓,他在唐國幾十年,知道如今唐國后繼的將領無人。尤其是朝廷里都在忽悠皇帝,大家都沉醉在醉死夢生之中。
皇帝當天倒也雄心壯志,先后殲滅了閩國和楚地,就唐末以來,可以說是戰功卓著。在一幫將領臣民的輔佐下,想著一統天下。可是自從身邊匯聚了一批奸宦之后,圖于享樂不說,還大肆猜忌朝中的重臣。
最主要的便是在五鬼當道之后,一班臣子連建言都不能進,促使許多臣子都生出了隱退之意。邊鎬上次淮南失利,便是受累而已,但是他連反辯的機會都沒有。
皇帝李璟在遭受了幾次敗仗之后,心里大受打擊不說,還受到一些目光短淺的人慫恿,把割據一方的優勢,降低到了茍且偷安的狀態。也讓曾經兵力最強,民眾最富庶的唐國,變成了如今周國的附藩。
邊鎬不泛南征北戰,卻仍被人稱為萬家生佛,自然是因為邊鎬為人宅心仁厚。即使是征戰四方,轉戰南北各地,除了首惡和敵軍首領,從來都是約束手下少造殺戮。
不管是當初的閩地王家,后來的馬楚子弟,都對邊鎬這個名將尊敬有加和信服。這也是金陵朝廷,沒有對邊鎬做出過分的舉動的原因。
邊鎬心里比誰都清楚,在東京閑置被俘時,一直沒有突破的境界,卻有了一些明悟。回到金陵之后,皇帝不說棄之了邊鎬,邊鎬自己也主動遠離了朝廷,對自己的修行有了新的認識。
這次能夠來到邊境,對于邊鎬來說,無疑更是一次難得的際遇。此刻似乎似在贊賞曲去疾,卻是想征求對面楊炯的想法。楊炯不但是此刻自己的對手,也是此生注定的對手。畢竟楊炯可是一直在興王府,這個曲去疾可是嶺南的將領。
楊炯雖然似乎默默無聞,可是當年他的真名叫做譚令傈,那可是嶺南叱咤風云的所在。不但當年還是漢高祖皇帝劉巖座下悍將,難得的也是劉巖幾個親授高手之一。當然他真正出名,卻還是當時做了還是王爺的劉晟的客卿。
后來劉晟成功做了嶺南皇帝,楊炯幾個人從龍得勢。雖然有人說劉晟事后殺人滅口,但是一直隱姓埋名在劉晟身邊的楊炯知道,其中的內幕不是常人所思所想。
民間朝廷以為譚令傈幾個被劉晟殺了泄憤,江湖上卻還有很多人知道,譚令傈幾個沒有幾人遭殃。
“邊兄卻是過譽了”楊炯靜靜看著邊鎬氣機減緩,知道他和自己的決斗終于還是沒有來到。
雖然神交已久,甚至注定了此生需要一決勝負的兩個人,卻從一開始就沒有進入狀態。或者說,兩個人的心境都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似乎感覺此時還不是最佳的時機。
短短的不過片刻時間,本來當代最有名的一場決斗,也許就會發生在這無名的小山坡。可是因為曲去疾的到來,還有一些極為微妙的情形變化,居然使得這場曠世大戰沒有發生了。
很多人也許不會知道,剛剛這里發生了什么。可是楊炯和邊鎬兩個人都明白,兩個人知機的都收斂了雙方的氣機。
聽著邊鎬一邊稱贊曲去疾,楊炯心里自然考慮過,這個敗在霸刀潘崇徹手下的高手,自己這些年最大的對手,會不會就此毀了曲去疾這個人才。但是當他看著邊鎬的神色,便知道自己還是有些不了解這個平生的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