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是自己篡改了歷史,劉繼興心中還是極為忐忑,不知道這個天下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他還是當初的嶺南衛王,如今的嶺南后主劉鋹。不過嶺南的版圖似乎在發生了改變,而且是翻天覆地的改變。
當初的劉鋹因為受到內宦的蠱惑,不但沒有權利去解析嶺南的局勢,更是沉迷于自己世界里的享受,最后成為了人人笑話的后主。
后世許多歷史學家都有各種解析,來分解劉鋹這個人。不管是哪種解釋和分析,可能都只是管中窺豹,但是有個驚人的相似之點,那就是劉鋹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
劉繼興感覺自己現在的狀態,就是劉鋹的某個時期的表現,他肯定當初心中激情滿懷,卻知道國家大勢已定,無可奈何最后去了開封,做了趙匡胤手下的寓公。
其實在劉晟去世之后,宮里的內宦以龔澄樞為主要代表,瓜分了劉鋹內廷的權利,導致了朝中大小事務被內宦把控。內侍監的另外一部分權利,自然就是被以侍中盧瓊仙為主的女官把持,明目張膽的排斥異己。
他們翻云覆雨,把持著內廷和朝廷,一邊讓劉鋹放縱享受,一邊借用劉鋹的權利,對天下發號施令。
劉繼興毫不懷疑,作為少年皇帝的劉鋹,當時應該是知道的,因為他確實是個很聰明的少年。但是他一直安然無恙,那就是因為他的聰明,因為最終的權利還是握在他手中。
劉鋹之所以沒有發作,一來則是因為當時自己年紀太小,在朝廷還沒有豎立真正的威信;二來便是他準確的估算到了,這些興風作浪的人憑借的乃是自己的權利。何況老子劉晟死之前,把一切對自己皇位有危險的人,都肅殺了個干干凈凈,不用擔心被人奪權。
因為沒有了顧忌,劉鋹本來心中也夠殘暴,他聰明的把這些人都當成了自己的棋子。從后來的歷史可以看出來,大寶后期南漢朝廷幾個有名的內宦都不見了。最后剩下的就是他岳父,人稱內外丞相的李仛,可見劉繼興把控力極強。
當然,劉繼興卻也認為,劉鋹最蠢的事情,也就是把天下的人,都當成了自己的棋子。
一個從來沒有步出嶺南的少年天子,即使天縱奇才的聰明,但是他卻低估了天下人的聰明,高估了自己掌控天下的能力。
他固守嶺南小天地,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即使在書本上看到了前人的一些經驗,但是他哪里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和他一樣聰明的人,甚至還有比他更聰明的人。
他把別人當成了自己棋盤上的棋子,其實他自己已經成了別人的棋子。
眼界決定了棋盤的大小
劉鋹下的是一盤嶺南的棋,有人下的是一盤天下的棋。
郭榮下的就是一盤天下的棋這個時代的幾個割據勢力,還沒有人可以和郭榮的魄力比較。
從他執掌中原勢力的那一刻起,他便有了雄心壯志,他相信少年時的游歷天下,成了他如今最好的資本。他要天下在握,他要一統天下,笑傲中原。他確實也有這個資本,有這個萬民歸心的趨向。
在經歷了短暫的挫敗,被北漢和契丹夾擊,被南唐意圖北進失敗后,郭榮重新認識了自己。他整頓了整個周國的軍權,震懾了各鎮節度之后,便廣開賢路招納四方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