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走入樓里,可以看到當初主人的心思,地面都是用楚地常有的青磚拼花鑲就,古樸而又別致。而整個樓四周的窗門,都是紅木原色鏤空雕花,圖案都是芙蓉戲鳳的情節,更令人感受到精致。
因為這里距離楚西靖江近,又曾屬于下轄龍標蠻族之地,故而多以蠻漢諸族雜居之地。王昌齡當初在龍標曾有詩記之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墑,青山明月不曾空。
這是何等的豁達和灑脫,雖然王公被詆毀遭朝廷貶謫,但是面對蠻漢兩族之間的真誠,仍然令王公瀟灑如故的灑脫。自古以來,名以文傳,王昌齡的鼎鼎大名,自然促就了芙蓉樓的名氣。
今時之人來芙蓉樓,大多數便是慕名前來,所以時時都是文人居多。不管是來往路過黔陽的人,都要到芙蓉樓來坐一坐。
今日正在飯時,樓上樓下又有不少人在座,突然大家聽到一陣清新的曲調唱來,自然便引來許多人的張望。
有人忍不住便四下望顧,有人已經起身探尋,就著窗外高處外望尋找,卻都是不見蹤影。聞聲辯位想來人應該離得不遠,大家探尋的心思不由便更盛起來。
聲音依然,卻是不見人影,當真是鴻影渺渺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讓我來將你采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
聲音依然飄蕩,似乎在天地間到處充斥著,其中還夾雜著少女般的笑聲,一時間更令人神往遐想不已。
此時在芙蓉樓旁邊的東北側,有一座掩映在巨大松柏下的小亭,這里本來也是屬于當年莊院的一部分,只不過隨著莊院沒了外墻,倒是好像各處獨成一景了。
小亭被三棵古松環衛,邊上還有幾叢青竹掩映,使得這座飛檐翹角、或隱或現的小亭有些隱蔽。不過隱隱可以聽到有人聲傳來,即使它當初是在園林的最高處,看起來甚至比芙蓉樓還高一些,可是有了這三棵古老的松柏,加上這些修竹,亭子里的人在旁人看來,都不容易被發現。
當然芙蓉樓這么有名,因為它就在黔陽古城旁邊不足兩百米,站在這座小亭里,幾乎可以看遍整個黔陽城。芙蓉樓這邊便有人懷疑,這個唱歌的女子,應該就在這座小亭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