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性本來具有佛性,劉繼興如今不缺什么東西,加上體內真氣已經質變,其實已經再次在無意中突破了境界。如果讓另外的修行者知道了,只會扼腕興嘆的說,當真是同人不同命啊因為普通人沉迷于世俗的想法,以及來自于內心的欲望,所以大家都變得不自覺的貪婪,影響了人們正常的覺悟。
當然,如果人們覺悟到這些觀念,還有這些自己的想法都不是真實的,也不是世界萬物本性的體現,那么人們就都會達到覺悟的最高境界了。而劉繼興便是幾乎無欲無求,在這自然清靜的環境當中體會了,突然做出了突破。
正如追求天道路上的證悟天自來便是自然的,而人只是這自然中的一部分而已。
道門至尊莊子有言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天人本來便是合一的,但是因為人類由于開智,自此便制定了所謂了各種典章制度,還有各種各樣的道德規范。于是便讓人們喪失了本來的自然本性,變得和自然不協調,失去了天人合一的本能。
而至于人類修行追求天道,便是圣人所說的“絕圣棄智”。
只要能夠打碎這些限制人身的藩籬,把人類本來的人性從思維里解放出來,重新的歸于自然天地,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體”的精神境界,想必這離天人合一,也就不過薄紙之間,或者就是這個層次的高度境界了。
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萬物”。
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萬物”。
人自然也有人之道,人之道在于“成萬物”。
劉繼興卻是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當中,無意便和天地間混為了一體。讓自己成為了天地間的一份子,真正的成就了成萬物。如果當時夏輕候在場的話,只怕也會驚訝的目瞪口呆。
因為嚴格的說來,夏輕候現在也只是這個境界而劉繼興卻在無意當中,成就了無數人一輩子的夢想。
天道曰陰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天地人三者雖然看來各有其道,但是卻又相互呼應,相互聯系。
歷代修行者便感知到,天地之道,乃是自然的生成原則。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之道,則是實現天地之道的原則。這便真正的體現出了修行的真諦,那便是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