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倒好了,先是在被周國脅迫的時候,吳越國乘機在邊上咬了一口,奪取了原先閩地靠海的三分之一的地盤。雖然太子弘翼率領的隊伍戰勝,在潤州斬殺了一萬多的吳越將士,更是斬殺了幾十員吳越國的大將,使得吳越國戰力大受創傷。
但是,緊接著唐國便是失去了江北十余州的疆土,繼而皇帝親自遞表向周國屈服,表示唐國的級別都降低,自認為是當初一個割據的藩鎮而已,連皇帝也不敢自稱了。
雖然誰做皇帝和百姓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作為南唐國內的百姓和文人,心里卻還是感覺受到了屈辱。可是人家皇帝都不在乎,這些小老百姓著什么急呢
據說皇帝一心便想著把國都從金陵南遷,以防僅僅只有一江之隔的金陵不安全。這倒是也極好理解,因為榮華富貴享受慣了,誰都會怕死想讓自己多活幾年的。據說南遷京城的意向有理有據,選定的地點便是洪州。
洪州的位置自然水陸可用,又是當初唐國的中心位置,從安全上來說確實是最佳的選擇。如果這最終的選擇就是如此的話,那么如今這鄱陽湖便成了護都重要的軍事所在。
因為鄱陽湖的重要性提上了日程,平時南來北往的船只,基本上不允許在鄱陽湖駐扎停留。一來是出于對湖中駐扎水軍的安全,二來也是便于管理。
不過因為鄱陽湖湖面實在是太大,就是水軍不斷巡邏,倒也無法一一的管制。但是水軍在入江口設置了重重關卡,一些不明身份的船只,也就無法順利通過。
也是因為有水軍的管制,一些正常的商家倒是活躍了起來,他們心里沒有鬼,只要在過關的時候繳納需要的稅額,反倒是比在別的地方更加安全,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倒帶來了巨大的商機運作。
南唐歷來便是江南一帶的勝地,也是中原有名的魚米之鄉,自古便是物產豐富的所在。自楊吳占領以來,鄱陽湖以北靠海的區域,都是富庶的景勝之地,每年所進貢的物產,可以抵上整個唐國的大半。
這也是唐國被周圍虎視眈眈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唐國兵力一向占據前列,只怕早就被人啃光了。楊吳被李家代替以來,皇帝便大力發展鄱陽湖以南的區域,想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穩定,雖然成效緩慢,但是也逐漸顯現了規模。
鄱陽湖附近靠南的區域,饒州算是半個挨近的州府,饒州的特產便是茶葉,這個和鹽一樣重要的物資,使得饒州到鄱陽湖的運輸十分發達。
坐在馬車車轅把上的,是一個看去還沒有及冠的少年,少年喲呵的聲音清脆,興奮的揮動著手里的皮鞭,讓馬車快速的在官道歡騰。
馬車車簾是撩起來的,可以看到少年身后的車廂里的情形。車里鋪著厚厚的來自于波斯的毛毯,一看就是出于富貴之家的用具。車廂不大的空間,不過三尺寬窄的范圍,此時坐著一個緊閉雙目的女子。
車廂里也沒有別的東西,就一個蒲團墊在這個女子身下,她微微閉著眼睛,在那里一動不動的,好像睡過去了一般。
馬車在官道上飛快的行駛,這個女子卻坐的很是安然,想必是這馬車特殊的緣故,看去整個卻是比較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