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奇怪的是,他在閩地雖然有些名聲,卻是不被許多人知曉。倒是招募到唐國之后,先是被皇帝李璟任命為將軍,率領一隊偏師救援當時的壽州。先是順利攻破城南周國大寨,繼而乘勝長途攻破濠州水柵,被擢升為唐國淮南屯營應援使。
讓他在唐國一戰成名之后,另外一個機會更是將他推上了唐國高級將領的高度。這年的八月,周國南犯的大軍在正陽建了一道浮橋,扼制住當時唐國救援淮北的援軍。唐國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想燒掉這道浮橋,派出林仁肇帶領一千將士行事。
誰知道天不助唐國,那天居然風向轉變,當時周國的大將乃是青安駙馬張永德,這可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戰將,自然乘機率兵進戰,導致了唐軍大敗。而這個時候,林仁肇一個人殿后,憑著手里的一桿半月畫戟,不但將追兵射來的箭矢全部擋開,而且完全震懾住了周軍。
此戰不但令林仁肇威名大揚,也使得親征的周主郭榮止步。后來雖然唐國向周國割地求和,但是林仁肇也被任命為鎮海軍節度使。這可是緊挨金陵城的節度使,可想而知皇帝李璟對林仁肇的器重。
雖然長江鄱陽湖附近州府的管事,皇太弟和皇太子先后離開,但是因為淮北的割讓,使得如今長江成了孤線。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皇帝李璟大力發展水軍,還把林仁肇調到了南昌來。一邊在鄱陽湖操練水軍,一邊防守長江沿線。
這個林仁肇不但是個將帥之才,而且自從到任之后便雷厲風行,不但整頓了南昌的駐軍,就是臨近幾個州府的也不放過,而作為軍事重地的鄱陽湖,自然更不會有絲毫的松懈。任是道廣商行這個龐然大物,面對林仁肇這種強勢的老大,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無人敢動。
不過在南唐國商行有皇帝記著,可能一般人輕易還不敢動,但是天高皇帝遠的情形下,就誰都不敢保證了。所以即使有這種瓜葛的商家,大多數也會巧妙的讓自己周旋于朝廷各個勢力之間,不會輕易去得罪人,或者明面上和朝廷或者軍閥扯上關系。
蕭九郎在饒州雄石寨待了近一年時間,雖然離著鄱陽湖有一段不近的距離,但是平時也或多或少聽人說起新任的武昌節度使。何況別人不知道的是,他流落雄石寨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他心里一直隱藏的秘密。
石甘當當初收留了蕭九郎,聽口音似乎蕭九郎就是境內的人氏,所以也沒有太在意蕭九郎的出身。而蕭九郎自己卻知道自己肩負著任務,那便是搜集饒州雄石寨附近的各種信息和資料。所以對鄱陽湖這邊也極是留意,自然便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自從跟隨石甘當做了牙兵,除了一起跟隨去過饒州公差幾趟之外,卻沒有機會來到鄱陽湖附近。此時看到鄱陽湖的雄姿,心中也不由豁然開朗了起來。
這次自己因為馮碧唯這個意外,離開了雄石寨前往金陵城,雖然不知道會對自己的任務產生什么變數,但是蕭九郎心里糾結了半天之后,還是給石甘當留信一封之后,選擇了跟隨馮碧唯走。
雖然自己當初有誓言在身,要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務,那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責任。
而且自己的組織有著嚴格的制度,不知道自己這種行為算不算反叛,如果自己失聯的話,組織肯定會尋找自己的下落。但是對于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蕭九郎又怎么樣去回絕,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
自己這一生最感激的自然便是組織,所以自己才會義無反顧的接受任務。回想自己那還在組織保護下生活的家人,蕭九郎忽然心里有些迷茫了起來,不知道自己昨天的選擇會有什么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