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日的晚上,聊城府注定就是一個無眠之夜。
聊城府西倉大15營突然發生了火災,可以說在短短的時間之內,聊城府滿城皆驚。
時值天氣炎熱時機,看著映紅了半邊天的火勢,就知道這大火的猛烈,非是幾個人可以解決的問題。雖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可是看著這巨大的火勢,大家都隱隱感覺到不妙。
歷來各地藩鎮對于百姓來說,就是一頭張開大嘴的猛獸。不管是再好的藩鎮軍閥,都是要靠百姓的稅額才能生存的。各地倉房儲存的物資和財物,就是藩鎮生存的命脈。
聊城府雖然不是大的藩鎮,可是作為東平郡駐軍天平軍所轄的戰略重地之一,可是集藏了不少物資的。雖然這些物資和聊城府百姓沒有任何關系,可是這些物資的流通運輸和配送,養活了多少百姓
看著看著火勢如此的驚人,不知道要損失了多少物資。而且西倉大營里堆摞起來的各種物資,每個距離不過幾米。如果因為火勢大而波及的話,只怕整個西倉就會毀于一旦。
所以不要說這起火之后的擔憂,不管是城里的民眾恐慌,乃至城外的流民都驚動,還有些莫名其妙的擔憂。
畢竟城里的民眾,不少人平時可以依托西倉過活找食。而城外的那些流民,雖然不能正當進城來,可是偶爾也能有一些機會。因為西倉的物資不時需要發送,而城里民眾不夠的話,總會出城找一些有體力的,可以幫忙出力干活,他們也能得到一些小小的口糧。
城里有不少人知道是西倉起大火了,城外的人進不來,只能遠遠的看到這邊方向。心里雖然不敢肯定是西倉起火,可是感覺還是讓人心里發慌。
要知道聊城府的西倉大營,可是一個聊城府比較特殊的地方,那可是有著重兵把守,常人根本無法靠近的。居然會發生如此巨大的火災,事情一定不是那么簡單了。
首先收到信息的各家大戶大家,紛紛派出家丁前去探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或者能不能從其中獲得一些利益。他們自然不知道聚福樓發生的事情,不管聊城府是誰做主,他們只會為了自己存在而活。
這個世界上的人,只要是為了利益,可能每個地方都一樣。
想到大營里的物資和囤積,許多人都望著大火扼腕興嘆。
倒不是說沒有人去救火,而是許多人都想去救火。首先便是各個城門負責的守軍,在陸續的接到防御使的傳令之后,馬上帶動巡城的團練隊伍前去支援。
至于每條街道上的更夫,更是挨家挨戶的吶喊敲鑼,號召民眾青壯年前去,參與救火和搶救物資。
除了那些大戶高門之家的人,他們沒有得到家主的命令,哪里會主動前去。倒是挨著西倉大營比較近的民眾,幾乎在發生火災之后,便匆匆匯聚了過來。
雖然看到大營里燃起了大火,而且好像是邊上三個大的物資堆垛起火,可是大家都不能進去。得到的答復自然便是,大營里的守衛正在極力滅火。看著大火越來越大,即使來到近前一般的百姓都聽從了號令。
可是令人驚訝的是,大家一路匆匆趕來的時候,似乎已經人山人海的百姓,可是依然根本無法近前。有人一問之下才知道,竟然是大家沒有發現有人前來指揮,守衛不敢放大家進去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