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劉繼興才會指定,讓自己選擇在郭榮北征的時候,給他增加一點麻煩。姬鴻長不知道真正具體的原因,他只管執行就好。還有姬鴻長現在有最大的信心,那便是自己獲取信息的途徑和資源,比周國朝廷要快上了許多。
這樣一來,自己占領了聊城府的話。哪怕是郭榮發現不對,派遣人來圍剿自己。如今自己也有足夠的時間分散逃跑,這聽起來有些荒唐,卻也是一種變相的保存實力。
當然如果沒有圍剿的話,姬鴻長就可以盡情的發展自己的勢力。這就是姬鴻長最大的憑借,也是摸清周國底細以來,他心里最大的得意。
本來以姬鴻長的想法和性格,既然占據了聊城府,就沒有輕易退出的道理。但是劉繼興卻告訴了他一個原因,因為化整為零的分散,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策略。
如果聊城府不能堅守,就把力量分散出去,只要讓中原朝廷感覺到自己猶如骨刺在喉,就是姬鴻長隊伍最大的成功。因為阻礙了中原的發展,就意味著在中原爭霸的砝碼上,劉繼興更多了幾分勝算。
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為了給未來的第二步鋪路。
第一步自然是計劃的基礎,既然第一步達到了效果,自然希望能夠順利的延伸出第二步。
現實往往比理想和計劃殘酷,雖然這第一次的進展順利,沒有太大的風險,但是怎么樣來穩固這難得的成績呢
這才是姬鴻長最關心的問題
如果單純是姬鴻長自己來計劃,他肯定不會這樣行動。因為奪取聊城府繼而占據為根據地,就是把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
聊城府不是別的地方,這里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州府。既可以很快便出海,又有大運河的便利,當然還有陸路的通暢。這么發達的門戶和樞紐,既是好事如今看來也是壞事。
因為如果在和平時期,這里自然便是好事,而在這戰亂紛飛的時代,完全就有可能馬上成為炮灰之地。
因為聊城府四周都是中原州府近鄰,作為中原藩鎮居中的州府,如果要迎接平亂的話,將會是遭受四面八方的攻擊。所以,套取這些兵卒進城來,就是想給他們都羈押起來。
按照姬鴻長手下的意思,自然是殺戮一了百了。可是姬鴻長想到了將來,如果可以把這些人羈押,然后慢慢調教的話,將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巨大力量。
姬鴻長敢于冒險,更是不傻
這些兵卒都是出身百姓,誰都不容易。他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劉繼興當初講過一個故事給他聽。聽了這個故事之后,他便深深的明白,百姓才是一個政權最強大的力量
所以姬鴻長相信,只有憑借百姓和人民的力量,才會是一個政權長久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