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彭家、田家為首的幾個蠻族大家族,都得到過中原或者唐國的支持,可以說和周行逢沒有太大關系。這些蠻族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哪一個都是可以翻云覆雨的存在。
就是衡州城這個張文表,雖然是周行逢的兄弟,其實也自己掌管了楚南廣大地區。表面上依附在周行逢旗下,一來是張文表還不具有大氣魄,二來他在夾縫當中,周行逢在的一天,他不敢主動分離。
郭鏡明白事實上周行逢自己也有些無奈,楚地如今實際情況擺在這里。如果想統一楚地全境,或者往外發展的話,楚地可是真正的四面受敵。
不管是為了藩鎮表面上面子,還是為了大度充分相信張文表,周行逢都得對外承認,說張文表是自己麾下軍閥。
而郭鏡不過是個鉆了空子的人物,郭鏡自己也深深明白這一點。因為他知道周行逢在等待,等待一個可以統一中原的人,然后自己固守楚地,到時候把家族賣個好價錢。
這就是郭鏡肆無忌憚的原因,他記得皇帝劉繼興和他說過的話。周行逢不足懼,而是學會在楚地保護好自己,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如今郭鏡顯然越來越明白這個意義,自然對皇帝佩服的五體投地。
而即使到了今天的成就,郭鏡依然沒有絲毫的得意。不說如今的局面如何,如果沒有皇帝劉繼興的支持決策,不說被周行逢剿滅,就是楚西的蠻族,也就足夠郭鏡喝一壺了。
如今見識了皇帝劉繼興的手段和決策,早在一年前的時候,居然對如今的政局就了如指掌,郭鏡更加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在這個亂世里,尋覓一個良主難得,能夠有機會發展更是難得。
這次馳援衡州城潘崇徹,雖然是匆匆率隊而來,完全沒有多少準備和摸底,但是郭鏡更相信密黨的資料。
雖然一路看來都困難重重,但是楚地這些小的府縣,其實都沒有人管理,這就是周行逢的死穴。郭鏡一行可以說是明目張膽的穿越,完全不擔心焦頭爛額的潘松,更不會在意千里迢迢的周行逢。
如果這此可以克制住張文表的話,那么這個楚南廣大地區,將會是嶺南南漢朝廷的天下。到了那個時候,周行逢即使掛著楚地藩鎮使尊的名頭,那也是名存實亡了。
問題是要對衡州城形成合圍,把張文表碾死在衡州城下,就是需要有人和潘崇徹里外合擊。如今不知道其余支援衡州的人如何了,但是至少自己這支隊伍起碼慢了有近一天。
郭鏡只希望菩薩保佑,不管這次行動如何,都不希望潘崇徹他們出現意外。
不管是出于私人信仰,還是郭鏡現在心中的自信,都不允許出現失誤。幾路馳援潘崇徹的行動,雖然事情的成敗不能歸咎于某人,但是因為是自己的延誤,而耽誤了大事的話,郭鏡心里難辭其咎。
真的得到了這些木船的幫忙,倒是不失為一種最好的代步工具。看著前方水道里逐漸遠去的船只,恍如幾只飄蕩在水中的木偶紙船一般,郭鏡心頭卻舒緩了起來。
六騎快馬不斷揚鞭,沿著河道邊的土路快速前行,馬蹄飛揚聲聲催人急。
這一路雖然是南下的官道,但是因為自馬楚敗亡以來,諸多軍閥在這里發生過紛爭。如今楚地許多地方都已經荒廢,往往是百里難見人煙。
因為逐年的人跡罕至,當初曾經輝煌的官道逐漸湮滅,如今看來最寬處卻也不過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