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淮還是那個楊淮,不過因為從占據渝州以來,楊淮已經算是積威日盛。
當初楊淮最終帶進蜀的四十七人,除去三人重傷本能再戰,另外五人先后在各州中戰亡,剩下的三十九人個個身經百戰,如今幾乎人人獨當一面。
這是楊淮的驕傲,也是東關軍院培養出來的學子,真正在戰場發揮各自威力的時候
因為占據蜀國皇宮以來,完全控制了蜀國皇帝孟昶和朝中的大臣迅速得到興王府旨令的楊淮諸人,都經過平均教的甄別,然后以蜀國皇帝孟昶的名義發布指令,所以把這三十九人分封各州而去。
這些人個個都學得八面玲瓏,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所長,很快人人得以重任各州軍務位置。這可能是劉繼興都沒有想到的事情,越發顯得東關軍院在嶺南的重要性
雖然這些人分發至蜀中諸州,去任軍務相關的指揮,或者都指揮的高職。但是以平均教和密黨今時在蜀中的資訊,楊淮當真如同如臂使指一般,隨時可以調動這些人發揮作用。
如今雖然沒有公開的把諸州勢力,列為嶺南占據的地盤,但是其實已經盡在嶺南朝廷的掌握。當然,楊淮是這樣認為,而有人卻認為這是楊淮的功勞,認為這一切都是楊淮的勢力
所以以楊淮今日的風光來說,當真是蜀中一個隱形的霸主也不為過。
但是如今風光無限的楊淮,卻看著一紙旨令卻沉吟,倒是令人有些費解。
“史其,你如何看”楊淮忽然出聲,瞬間打破了這里的安靜。不過他的聲音居然有些沙啞,顯然是熬夜所致,在這大堂里顯得有些突兀。
“按說如若是上頭的旨令,咱們是必須要執行的。何況如今渝州政務有彭全清彭刺史,軍務有蕭蕭司馬,西路又有韋翼人將軍為指揮,其實使尊如今倒像是無事之人了”金史其跟隨楊淮入蜀,一直便是楊淮的護衛,這番一分析出來恰如其分,好像感覺到一切都是如此。
沉吟著看了金史其一眼,對于自己這個蜀籍的近衛,楊淮還算是比較了解的。
不但武力超群,而且忠心過人,尤其是極有謀略的。如果放出外任的話,肯定早就已經有所成就。不過就是因為自己知道他心思活絡,所以楊淮才不敢隨意放他走。因為這種人有人約束,將是極好的下屬,如果沒有了約束,將會是脫韁野馬一樣無法估量
聽到他的這番話,楊淮心里不由更加清晰了起來。顯然知道他誤會了自己的意思,走到一條胡同里去了。雖然顯得對自己忠心耿耿,但是如果用在協作伙伴之間,這卻是一件會導致分崩離析的誘因
想到皇帝劉繼興當初任命自己,為空頭職銜的時候,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多想。因為一個蜀中都知兵馬使,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信任
自己隨后便率人入蜀,當真有著一些義無反顧的信心。誰都不知道會有今天的成就,或者是變化成今天這種格局
但是臨行時皇帝曾經私下囑咐,對自己所率領的人,有過一些點評。因為這些人都是出自于東關軍院,可以說是皇帝的門生,其中就包括了這個聰明的金史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