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連衣裙叫布拉吉,是跟著老大哥流行過來的,后來關系惡化,從政治到經濟、民生都有改變。
之前流行的列寧裝、布拉吉,也都改了名字。
林蘇葉“做裙子費布料,誰有那么多布料呀。再說鄉下灰大土大的,你穿著裙子呼呼啦啦的,一天就黑黢黢的,沒眼看。”
楊翠花卻挺憧憬的,過去那女兒鄉下不是也穿裙子就那些地主婆土財主老婆,穿著馬面裙之類的。
當然她就是自己嘀咕,可不敢說,說出來該犯錯誤了。
她跟林蘇葉說還有人排隊做衣服,等拿走這件的時候再送新的面料來。
林蘇葉讓她不用急,自己精心做一件衣服,怎么也得5天到7天,畢竟她平時還得忙別的家務,不會一天到晚踩縫紉機,一直坐在那里她身體也吃不消。
而且她得先做小姑的衣服,過些天要收麥子,小姑是壯勞力得去割麥子,她就想早點把夏天的新褂子做好。
鄉下人基本沒有做短袖的,都是長袖,冷了放下來,熱了卷上去,短袖不實用。
林蘇葉給小姑也做長袖,割麥子麥芒刺撓人,長袖可以保護胳膊。
這么一算,至少得十來天才能給楊翠花。
楊翠花“沒事,好飯不怕晚嘛。”
做得慢更好,她先自己穿著美美,別人沒有和她一樣的,等大家都穿,那就沒啥特別的了。
林蘇葉給她送出去,回來就樂滋滋的,一件衣服一塊錢,雖然自己搭進去線和紐扣再加一點布殼,但是也能賺七毛多呢。
雖然錢不多,可對從沒自己賺過一分錢的莊戶女人來說,一分錢都是讓人激動的,更何況這是七毛呢。
而且做完衣服總會剩點面料布頭,默認是留給裁縫的,值個兩三毛錢,關鍵不用布票呀。
之前給顧孟昭和孫家寶做衣服攢了一點,這次給楊翠花和她姐妹兒做又能攢點,湊一湊就能給莎莎做件夏天的套頭衫兒。
林蘇葉就倍有干勁兒。
一連忙了幾天,這日午后她正在踩縫紉機,就聽薛老婆子在門口和人吵吵。
她停了踩踏的動作,聽了聽,居然是婆婆和大嫂孫展英在那里吵嘴
孫展英和薛老婆子一直不對付,婆媳倆住在一起的時候就掐架,薛老頭和薛大哥在中間沒少受夾板氣。
她倆吵架和林蘇葉跟婆婆吵架不一樣,林蘇葉和婆婆吵架多數斗嘴,不傷和氣,轉身該怎么還怎么。
孫展英和婆婆則是時常冷戰不說話,哪怕在同一屋檐下也無視對方。
分家以后薛老婆子不稀罕過去,也不讓孫展英過來,兩人在路上碰見都裝作看不見對方。
如果沒有特別的事兒,孫展英一般不來二房,生怕和婆婆撞見麻煩。
今兒大嫂上門,林蘇葉就覺得肯定是有大事。
只是互相無視對方的倆人怎么又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