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得看林蘇葉收拾老三那個癟犢子玩意兒,還得看林蘇葉怎么拒絕來借錢的四奶奶。
她能耍弄林婉麗、扭打胡桂珠、扣押林婉晴手表,還對付不了老三那叉燒玩意兒
她站起來,“我歇歇腳,你不是畫畫去,咋回來了”
林蘇葉“畫了一會兒,莎莎餓了,我們先回家。”
她瞅著不對勁啊,老太太聲音怎么囔囔的,像感冒鼻子不通氣,這是哭了
不會是老三兩口子又撒潑放賴擠兌老太太了吧
林蘇葉其實也能理解薛老婆子的為難。
當娘的生了三個兒子,自然巴望著都有出息,就算沒大出息至少也衣食豐足別餓肚子。
結果現在老大家溫飽,老二家過得好,老三兩口子餓得嗷嗷叫,她自然會心疼餓肚子的那個,哪怕那個兒子又懶又饞。
村里老人家總有這樣,喜歡從這個兒子家拿東西補貼那個,有的是偏心,有的就是劫富濟貧。
薛老婆子倒不全是偏心老三,她知道老三好吃懶做,加上老三整天跟她喊餓、喊窮,一天天擺爛,做親娘的心里肯定不舒坦,就想力所能及的幫襯一下。
畢竟她從小疼老三,老三也是被她慣大的。
鄉下老人總說等你自己當娘了,你就知道孩子難養,等你自己當婆婆了,你就知道婆婆難當。
她小時候不懂孩子難養,現在懂了。
她以前不懂婆婆難當,等自己倆兒子結婚娶妻生子,她也會懂。
以后大軍肯定會賺大錢,小嶺卻不一定,如果小嶺受窮,她這個親娘能看著不管
那肯定不行。
薛老婆子也是自己沒法子,自己不能干,賺不到錢,要補貼沒本事,只能從二兒子家拿點。
如果她和薛老頭還在著,能賺工分有底氣,她補貼得也理直氣壯。
現在老頭子沒了,她不賺工分,閨女又和嫂子好,她補貼得就心虛,所以拿黑面餅子都怕林蘇葉不樂意。
從她身上林蘇葉就體會到一點自己還是得能干、有錢。
自己做不了力氣活,以前沒機會賺錢,等過兩年改革開放,自己可以靠手藝和腦子賺錢,那就不一樣。
自己有錢,要補貼孩子就理直氣壯的,不用看誰臉色。
當然,她也不可能像婆婆那樣把兒子慣成個好吃懶做的東西,她會抽打他,讓他好好學習,以后有個好工作。
哪怕學習不好,也得勤快能干,以后有的是機會賺錢。
她回家,拿了五毛錢給薛老婆子。
薛老婆子很意外“干嘛”
林蘇葉“我給人家做衣服,你幫我帶莎莎做飯喂豬,自然要分你一些。”
薛明翊的錢她攢起來,她賺的就當零花兒。
顧孟昭那里一塊二,張蜜蜜給一塊,楊翠花姐妹兒一塊。
給了薛明翊五毛,給婆婆五毛,自己也有剩。
楊翠花還要拿衣服來做呢,到時候又有錢賺。
雖然一年做不了幾身衣服,也有現錢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