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自然是楊支書送的。
他想通過大奶奶給薛老婆子送梨,大奶奶卻很委婉地告訴他人家薛老婆子不想找老伴兒,讓他把鴨梨拿回去。
送梨、鴨梨,虧你想得出呢。
平時鄉里鄉親其實送啥都沒關系,可你是想求親的,這就得講究了。
如果關系確定,那你送啥都沒關系,送梨爽口也是為了對象好,可現在不是還沒近到不講究的程度呢。
楊支書覺得有道理,就把梨子給大奶奶讓她們分著吃掉,又拜托大奶奶再跟薛老婆子好好說說。
大奶奶卻不想提,直接就說薛老婆子沒那個意思,讓楊支書別忙活。
楊支書卻覺得八成是怕孩子們反對。
接下來這陣子小姑繼續帶著薛老三秋收,秋收是一個長長的過程,可以持續三個月,不像麥收那么急。
薛老婆子領著莎莎去和老婆子們一起剝玉米,小哥倆跟著顧知青秋收或者去學校跟著趙秀芬,都能賺工分。
林蘇葉在家幫婆婆做做飯,還要學識字,也抽空去地里場里瞅瞅。
現在她速寫越來越熟練,拿著筆唰唰畫下來,回來慢慢琢磨上色。
等畫完再送給大隊或者公社,之前公社干部還想要一幅她的畫。
她畫畫純粹是愛好,并沒有想過什么藝術價值或者畫家身份,她就是喜歡畫。
她就仿佛一個記錄者,把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兒搬到畫紙上去。
感情充沛的時候想畫下來,心情平和的時候也想畫下來,就把自己的生活環境,一草一木,一人一牛,把那種煙火氣息給畫下來。
這么忙了幾天,轉眼中秋節。
中秋節是大節日,哪怕秋收忙也要過。
十四那天大隊做主讓各生產隊按照戶數多少殺兩三頭豬,社員們用工分買豬肉。
豬肉有限當然不能隨便買,有工分也不行。
村里最壯的那一批勞力,他們干活多,是生產隊的主力,自然要有一些優待。每人一斤的量,讓他們挑部位,最好的就是肥肉、豬板油、豬五花這些,但是也不能只要這些,要搭配其他的肉。
剩下的再分給其他人,軍人家屬可以多分半斤。
各家用工分買,不舍的買可以棄權,再分給其他人。
就這樣,一家也買不了多少肉,多的能有兩斤半到三斤,少的頂多半斤拉倒。
往年懶漢可能分不到一兩,今年他們被小姑打著上工,鍛煉出來,秋收也出了力,所以總也能分半斤。
小姑是第一個先挑的,她按照林蘇葉的要求想要一斤五花肉,到時候用鹽搓搓掛起來晾干就是咸肉,可以吃很久,按照戶數平均分的就拿回家包餃子吃。
殺豬雖然嚇人,對孩子們來說卻也是熱鬧,小嶺拉著大軍擠過去,絕不能錯過一個熱鬧。
小嶺看小姑在挑肉就大喊“小姑,我奶說要板油,熬豬油炒菜包包子都香。”
大軍“娘說要五花兒。”
生產隊請來的屠戶看著兇,脾氣卻不錯,笑呵呵的,“到底要哪里”
孫家寶感慨道“看人家,能干就是不一樣,還能挑要哪里,擱我這兒,剩下啥要啥吧。”
就有人笑話他,“那也是你老婆能干,指望著你豬毛兒也吃不上。”
孫家寶“那是我的本事,你嫉妒去吧。有本事你也找個能干的婆娘啊”
吃軟飯咋了婆娘愿意給吃,你們眼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