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他爹當了這么多年的大隊支書,大隊長、生產隊長會換,支書卻一直沒換,他有經驗呀。
他爹的人生格言就是穩穩當當的,別冒頭,冒頭就挨揍。
當年煉鋼鐵、吃大鍋飯、三年饑荒,多少大隊都變著法兒地想多賺點,最后呢,一個個都被擼下來,全是犯錯誤的。
老孫支書就覺得只要餓不死,穩穩當當就行了。
想建國前,老百姓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別說吃飽,就明天的日頭能不能見到都難說。
建國后餓不死了那就不錯,現在不但餓不死,還吃得飽穿得暖,比起五六十年代,已經夠好了。
咋滴還不知足
人不知足就惹事。
所以對于薛明霞提出來的擴大鴨子養殖場和鴨蛋規模建議,老孫支書直接否決,商量都不想商量。
孫老婆子一開始也幫著兒媳婦勸老頭子,覺得這都什么年代了,那四人倒臺了,運動也結束,現在哪里都不搞運動,反而要搞生產,兒媳婦的提議也很對。
孫老支書依然不同意,只要公社沒有明確政策下來,誰也甭想忽悠他。
年紀大了尤其容易緬懷過去,他又覺得當年大家戰天斗地,吃糠咽菜也干勁十足,不像現在這些年輕人,吃飽喝足還想天天吃肉,還想要錢花,這不是貪心是什么
老人家總覺得眼前的年輕人浮躁、好高騖遠,不如自己這代人當年能勤奮吃苦,
孫天亮向來沒有多少主見,他爹是支書,家里一直聽爹的,是他媳婦進門以后不斷地給他說,他又開始分一只耳朵聽媳婦兒的。
他的想法也簡單,甭管聽誰的,只要一家子和和睦睦,過好日子,聽誰的都行。
以前差不多的矛盾都能協調,可這一次薛明霞鐵了心,不肯協調,非要公爹采取自己的意見。
她越說越難受,又開始抹淚,對顧媽顧爸道“叔叔,嬸子,你們說我想過好日子哪里不對我家里五個兒子呀,要是不多賺點錢,以后咋給他們蓋房子娶媳婦就靠著一年到頭那點工分,分不到兩百塊錢,一間房子都蓋不起來。”
顧媽“我覺得明霞說的沒錯。”
顧爸為了和平,不輕易發表意見,畢竟政策大如山,他那條腿作證。
孫天亮看著薛老婆子,“娘,那你說,我爹就錯了嗎我們就考慮自己一家人,可他要考慮一個大隊呢。當干部,沒那么容易。”
薛老婆子堅決支持女婿,“那肯定的,不說當大隊干部,就當家也不那么容易。一家子要是十幾口人,每個人都想自己那點事兒,可當家的得想一家人的生活呢。”
雖然薛老婆子支持女婿,可因為沒有公婆在身邊,自己就不會顯得那么勢單力薄,薛明霞“那分家呀。各人過各人的,不是更好”
孫天亮“明霞,咱已經分了呀。爹娘跟咱過呀。”
薛明霞“別和我說話”
孫天亮“明霞,你咋不講道理呢我和你說,你就耍賴。”
薛明霞“你快走吧,我娘家住不下這么多人。”
孫天亮“你看你,又耍賴。”
這時候劉艷麗和大娣把餃子煮好,就喊人吃餃子了。
小嶺一直在那里聽八卦來著,各自坐下以后,他道“大姑父,這事兒我覺得我大姑沒錯。”
孫天亮“啊”
小嶺“大姑父,人往高處走,誰不望著好我都想手里有錢要是我有門道賺錢,我也毫不猶豫去干有錢不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