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
一位溫柔的高大怪物與一個小小的孩子相遇了。
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好喜歡怪物先生。
她親昵的黏著對方,調皮的在怪物先生那高大的身軀上爬上爬下,然后揚著沒有半點警惕性的天真笑容,抬手將漂亮的花朵遞給怪物。
小小的孩子從怪物先生那里得到了比想象中更加美好的愛。
因為太喜歡對方了,所以小小的孩子在敏銳的察覺到怪物先生的頹喪與孤寂之后,擔心的提出了疑問。
「卯生先生,你為什么一直呆在后山的樹林里呢一個人不會寂寞嗎」
「雖然很寂寞但我必須在那里等人。」
「在等誰呀等到了之后就會離開院子了嗎」
「等待鶴見的家主完成約定,將能祓除我的人帶到我面前我在等我被祓除的那天。」
那就是約定的開始。
那就是命運的轉折。
「為什么想要被祓除」
「因為我太痛苦了。」
「被祓除后就不會痛了嗎」
「啊,被祓除后就不會痛苦了吧。」
年幼的、不知道祓除含義、更不知道對面咒靈有多么可怕危險的孩子,揚起笑容這么說道
「那這樣好不好,茶茶會從現在開始努力,如果卯生先生一直等不到那個人的話以后就由長大后的茶茶來祓除你,這樣你就不會再痛了。」
只有四歲大的孩子單純的將“祓除”與“不會讓咒靈先生痛苦”畫上等號。
所以這么認認真真的說出了誓言。
哪怕這對幾乎無法使用咒力的她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那不是束縛。
更不是契約。
而是什么都沒有的哪怕是違約也沒有懲罰的“口頭約定”。
大概只有世界上的頭號笨蛋,才會把四歲大的孩子那天真無邪的“口頭約定”當真吧
所以,怪物先生應該是個笨蛋。
或者說自愿忽視所有的不合理,心甘情愿的去當個笨蛋。
孤獨的怪物因為那個孩子而得到救贖,最終飛蛾撲火般被小太陽一樣的對方所吸引、將孩童天真無邪的約定藏在了心底。
怪物認真正視了孩子天真的誓言。
他說好啊。
約定好了,以后由你來祓除我,也只能由你來祓除我。
在那之前,我會保護你長大,除非你不再需要我。
怪物收養了孩子、走出了自我封印的牢籠。
怪物生疏的、耐心的學習為人父母的技能。
怪物絞盡腦汁的賺錢養家、一點點將孩子撫養長大。
怪物幸福的過了好多好多天。
然后,從不提起昔日的“約定”。
怪物并不懷疑昔日的“口頭約定”。
但同時,怪物也明白年幼的孩子會記得當年約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并且也做好了被毀約、自己獨自被留下的心理準備。
兩個互相矛盾、互相否定的想法會同時存在這很微妙吧
偏偏怪物先生的確這么想著。
仿佛“感性”和“理性”各執己見的互相拉扯,最終達成了平衡。
而長大后的茶茶因為出色的記憶力其實并未忘記昔日的約定。
但她想過食言的。
畢竟在理解了「祓除」的含義后,誰會想要殺死自己愛著的家人呢
所以女孩才會裝作完全不記得的模樣。
更何況,有著龐大咒力卻無法使用的茶茶也沒有這個能力祓除掉卯生。
她雖然有著咒女體質,但也因為無法滿足突破界限的條件而被擱置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