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要去省城,身上肯定得帶錢,路上得要花錢到了省城吃住還不都得花錢
只是這鋪子的生意雖然不錯攢下的銀錢也不多,而且總要留一些銅錢備用,思考了好久石氏才咬牙把最近店里收到的銅錢加上家里剩下的一點湊夠了十貫錢。
讓黎大郎去換成了銀子,用布巾包好再放在荷包里,準備讓方青青帶著路上花。
再就是,既然青青要去省城了,家里可以做一些放得住的好吃的也可以帶去三郎吃。
還有什么要帶的呢
這個也好,那個也不錯,都可以給三郎帶過去。
石氏收拾了半天只覺得自己還是沒弄好,哎,青青一個人帶不動那么多的東西咋辦
可是這省城的東西肯定比縣城里貴啊,能夠帶過去的,還是自家的好。
最后還是黎老頭一錘定音“老三媳婦一個人去省城也不中,讓老二送她過去吧。”
雖然是托了三郎的同窗聯系熟悉的商隊,跟著一塊兒走,去省城的。
畢竟一個小娘子跟人同路不是那么的好,所以黎老頭才會這么決定的。
而黎二郎非常的愿意,他還沒有去過省城呢,去外面長點見識也好啊。
跟必須固守這個家的長子不同,黎二郎沒有黎三郎的年輕活潑,相對來說心性卻也是要跳脫許多的。
于是約定好的第二天早上,除了方青青還有黎二郎一起,跟著商隊出發了。
黎大郎幫忙把東西搬到馬車上,幾個包袱都蠻重的。
黎二郎則是在一旁抱怨著“娘,你這是欺負我。”
知道他要送老三媳婦去省城之后,娘特別高興,也就不用顧忌東西太多一個小娘子拿不了。
直接收拾了兩個大大的包袱,要不是老三媳婦勸阻了,只怕老三房里的鋪蓋卷兒都要帶上。
而且娘還說的非常有理“三郎考試的時候不是要在考場住九天有自己的鋪蓋卷兒,睡著也能舒服些。”
還是老三媳婦說,考場有考場的規矩,這些東西帶不進去的。
娘才死心的,不過又讓大嫂做了一些熟食醬菜茶葉蛋什么的,非要他們帶著。
然后又加上路上的吃的喝的,零零整整的,就搞出這么多東西了。
“老二,你就是個跑腿的,路上這些東西你拿著看著。可別勞累了青青,一路上敢惹麻煩,等你回來看我怎么收拾你。”
想了想,石氏終究是忍住心痛,從兜里掏出一把銅錢。
數了數,又添加了一些。
“三郎說過,到省城的話哪怕是坐馬車也得一天,這到了就要是晚上了。干糧不好吃,要是路上碰著了合適的,干脆也買點熱乎的吃吃。”
黎二郎熱淚盈眶,知道這是沾了老三媳婦的光,整整一百文啊娘真是下了血本。
以前他從村里到縣城賣東西,一天的功夫,娘最多也只給十文錢他響午吃飯。
還規勸,要省點,最好是十文錢花兩天呢。
到達省城的時候,方青青坐馬車坐到得腰酸胳膊疼,只覺得此生再也不想坐著馬車趕遠路了。
哪怕之前她經常步行一個時辰,感覺也比坐馬車要強啊。
方青青再一次對古時代的交通運輸工具哀嘆,以后真要陪黎修平進京趕考的話,這一路上可怎么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