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爺在縣城里交游甚廣,早就知道,本縣的知縣對黎修平非常的欣賞還不止一次的在公共場合夸獎過他。
這樣的一個年輕人,絕對的前途無限,可以已經是官員預備役了而且絕對不會止步于七品知縣。
而梁俊杰三年后再考,也不一定就能中,且名次那么好。
到那個時候,只怕會是他們梁家配不上黎家的姑娘了。
所以在梁太太提及小兒子親事,又隱約的表達了自己與黎舉人的娘相熟、他們家有一個待嫁小娘子的時候。
梁老爺一拍大腿,對著梁太太哈哈大笑“這可是好機會,好機會啊。”
這個時候與黎家結交了,才能真正的攀上交情,以后黎家的門檻他們老梁家的人還不一定邁得進去。
這個時候若是能夠與黎舉人的妹子訂了親,三年之后俊杰若是能夠中舉,屆時再去京城參加會試就會有幫襯了。
梁太太也是見過黎小妹的,在梁老爺面前不止一次的夸贊了那個小娘子是個好的,于是梁老爺就更想做成這門親事了。
梁老爺梁太太商量妥當之后,沒有拖延,第二日就請了本縣一個很有名的媒人去黎家提親了。
黎家自打搬到縣城以后,還是第一次這么的熱鬧;
用他們家三郎的話說,叫做什么,門庭若市
對,他們讀書人就是這樣,啥話喜歡四個字四個字的往外蹦。
不過現在家里的幾個小的也會這么說了,石氏就覺得啊,這樣說話還真好聽。
哪怕是已經請左鄰右舍吃過飯了,也不斷地有人上門串門,好像跟他們多有交情似的。
石氏倒也不是真心不喜歡這樣,多給面子啊,只是心里時刻記得三郎的話。
要是有人送禮上門,絕對不能收,有時候拒絕了人家的金銀珠寶石氏那個心痛無比啊。
漸漸地,在人前的炫耀已經不能彌補她內心的痛苦了,索性眼不見為凈大門一關拒絕經常有人上門了。
而這段時間,黎修平一直都在閉門苦讀,從省城回來之前他可是特意去拜訪過學官的。
先生叮囑他,即便是中了舉也不要一味沉浸在喜悅中,應該為來年的春闈做好準備。
中舉只是他漫長人生旅途中跨出的一大步,以后還有更多的路要走呢,黎修平深以為然。
會試不比鄉試,得了解元那已經是過去式,他不應該驕傲自滿的。
能夠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絕對不是當初參加鄉試的一般考生可以相比的,那些人寫的文章都不會差的。
而且考試這種事,運道很重要,主考官喜歡的風格不一樣應考的舉人擅長的文風也都各不相同。
各花入各眼,能夠得到主考官的青睞,十分的重要。
所以他是這般跟家里人說的“明年的會試比這次更加重要也會更難,我將要面對的是全國各地的舉人,到時候就不一定有優勢了。”
石氏大手一揮,很有氣勢的告訴兒子“沒關系,反正青青肯定陪同你一起前去的,有她在你的運道不會差。”
其他人也都跟著點頭,就連一向穩重的黎老頭都贊同老伴的話。
“三郎啊,你就別擔心這么多,有你媳婦跟著一切都不成問題的。”
頓時,黎修平壓力好大,這他要是考得不好豈不是還要連累媳婦的名聲了
不過這其實也只是面對著兒子時的態度,黎老頭石氏是在三郎面前這樣表現的,給他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私底下嘛,包括其他人,倒是一起把方青青圍著問了她許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