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黎老頭在族長家吃了一頓酒飯告別之后,黎族長就開始運作這件事了。
能夠做到一族之長的位置,哪怕是他們黎氏這樣的小族,也是有幾分才干的。
也不需要黎老頭多說什么,主要是黎三郎同意了這才是重點,接下來的事情黎族長就可以放手去干了。
而且因為黎三郎的慷慨無私,這件事可以做的更漂亮了。
原本紅橋村的那個學堂,就是老秀才憑著一己之力為村里人造福的,只是在他家的一間空屋擺放了幾張桌椅而已。
既然黎三郎愿意把掛靠田地的租子用作黎氏族學的錢財,那自然可以在他們紅橋村修一座大房子專門做學館。
哦,不,是他們黎氏一族的族學。
就在黎氏宗祠的旁邊,建了一座房子,前后兩進的院子青磚大瓦房與村子里大部分人家的土坯房有著本質的區別。
而且,跟一般農人家里起個房子天就完工了不同,這座房子足足用了二十天才建好的。
除了黎氏一族,其他姓氏的像是老方家,一家也都派出了一個壯勞力一起幫著建房子。
就因為人多一起努力,所以這棟房子建的格外引人注目,特別是建成之后門楣上族長親自掛上去的牌匾。
“紅橋學館”。
這個也是一開始黎修平就取好的名字,寫在了紙上,只是在房子建好之后黎老頭才拿出來交給族長的。
黎族長不由地對黎修平更加的另眼相看了,在去參加會試之前就講這些事情都安排好了,那小子真是一個人才。
就連建房子的錢,也是老黎家拿出來的。
雖然說了,舉人老爺接受村民鄉紳的投誠,所交的租子只需要原本稅收的三成。
今年畢竟還只是第一年,自然是還沒有收到銀錢。
而族長只是名頭好聽,實際上他們整個族里也沒有余錢的,所以蓋房子的錢其實是黎家墊付的。
就連去縣城請先生的銀錢,也是黎家先行墊付的,做好事干脆就做全套。
雖然黎父黎母俱都十分的心痛,這些可能要花光他們的積蓄了,可一想到這是三郎的囑托就都認認真真的落實了。
如今別說黎老頭了,就連石氏都知道,兒子進京去考試以后可能還要當官讀書人的名聲對他而言十分的重要。
從一開始建這座房子的時候,族長就將黎三郎的意圖告訴了村里人。
學館正式落成之后,紅橋村以及附近的人都知道了,這座學館接受附近所有貧寒子弟入學讀書。
不需要交束脩,只需要每個月帶米糧作自己的午食就行了。
消息一放出去,別說紅橋村了,在這十里八鄉的都引起了轟動。
聽說這是舉人老爺的無私奉獻,大家都心情激動,紛紛稱贊著;
不愧是舉人老爺啊,品德高尚,跟他們一般的鄉下人看著就是不一樣的
這是一件大好事,對于黎老頭來說,也是他人生中難得的壯舉。
學館落成的那一天,族長讓他代表著三郎對著眾人講話,這輩子黎老頭都忘不了那一天的風光。
雖然吧,咳咳,他私下里練了無數次那天依然是有些怯場。
對著眾人失措了半天,才可以開口講話的。
但是之后每每回想起那一天的場景,他依舊是心情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