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一開始她是因為系統布置的那些任務與黎修平多接觸、對黎家人好,是為了自己的生命生存有保障。
人心易變,遇見那些對你好的人,還是不容易的。
且行且珍惜,況且她現在不僅僅是把黎
家人當成了親人,對于黎修平也漸漸地產生了感情。
正是這種歸屬感,才讓方青青真的沉下心來,愿意讓自己有更多的情感投入了。
而就在石氏她們極力融入京城的生活圈子里的時候,在老家安順縣,黎修平寫的信也捎帶回來了。
是送到了“黎家面館”,黎大郎收的,未來妹夫梁秀才幫著送過來的還順便幫他們讀了信。
邊上黎老頭聽了,面色很是復雜。
一開始聽到信上三郎說他中了狀元在翰林院開始上職了,黎老頭還挺高興的,兒子終于出息了。
之后的有兩頁紙呢,雖然還是三郎寫的,卻都是老婆子叮囑的廢話。
老太婆讓他把家里的田地處理了,鋪子就給大姐他們看管著,讓他帶著老大夫婦也一同進京。
一方面,三郎現在好不容易讀書出頭了要孝順爹娘,他們二老肯定是要到京城一起住著的。
而且他們老黎家沒分家兩個老的還活著也沒打算分家,既然如此,三郎有出息了就應該拉兩個哥哥一把。
所以啊,還是家里人全部到京城去居住比較好。
這樣一來,村里的田地就沒有必要再自己種,可以佃給別人。
鋪子也是一樣,石氏心疼大閨女,想要拉拔黎大姐他們有心讓他們也到縣城管著鋪子。
卻是留了一個心眼,只是讓他們管著,可沒想到要把鋪子賣或者送給他們。
耿家上上下下都不是好人,耿大壯黎大姐可奈何不了他們。
只要鋪子還是屬于老黎家的,他們就只是來幫忙的,每個月發工錢就行了。
至于說發多少,還不是他們東家一句話的事
這個嘛,就是黎修平出的主意了,給點吃喝就是感念黎大姐是自家人了。
農村人想要出去找個活干,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明面上就給他們開少一點主要是讓耿大壯回去應付他爹娘的。
至于說私下里真正到底給多少,黎修平是這么說的
“娘,只要鋪子還是您的,您就完全可以掌握主動權。想要給多給少,不都是您一句話的事”
石氏一聽,這話完全在理,難得的給他們家老三投遞了一個贊許的眼神。
這書讀得多果然是不一樣啊,考慮事情也比別人更全面狡詐狡猾。
信上老三說了許多許多,黎老頭卻是聽了心里發慌。
他雖然沒有出過那么遠的門,卻不是傻瓜,這一大家子都去了京城吃吃喝喝的都要自己掏錢能顧得過來
但是老三還說了,想要在京城再辦一次親事,風風光光的迎娶方青青。
這一次,他是新科狀元,要娶的是狀元夫人。
方家的人他們目前還沒有這個能耐也都接到京城,可是他希望自己的高堂,都可以在座。
就是這句話,打動了黎老頭,翻來覆去一整夜沒睡之后一咬牙決定帶著老大夫婦還有小閨女一塊兒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