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頭子不愛說話悶得慌,現在話多了,可咋看著這么的討厭
石氏直接一個眼刀子飛過去“有本事你喝豆花的時候別加糖。”
黎修平帶回來的手書就詳細的說了景編修幫他打聽到的事情,果然,京城本地人去詢問的鋪子價錢給牙行給他們的估價不一樣。
而且相差有點大,像是他們最中意的那間鋪子,景編修的小廝去談定的價錢是買的話四千二百兩而租賃的話是每個月四十兩。
別說黎老頭了,石氏都有點嚇到了。
“相差這么大”
黎二嫂也跟著尖叫起來“這不是專門欺負我們外鄉人,咋了,嫌棄我們鄉下來的他不知道我們家三郎現在當官呢”
這話可不能亂說,方青青只來得及皺眉頭;
幸好,在管教兒媳上面最厲害的是石氏,而且她明事理。
石氏馬上給了黎二嫂一個大白眼,直接呵斥“這種話以后不要亂說了,我們家老三當官也是要當好官的。”
閑著沒事的時候,青青給她講過一個話本子,其中有一個當官的說了一句話。
石氏記憶深刻“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也許石氏只是一個婦人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也不會胸懷天下,但是她懂得一個基本道理
老三做官是為了讓家里人過好日子,可是他也不僅僅是如此,他也是希望百姓們都能過好日子的。
方青青這才滿意了一點,公婆跟著一起來果然是對的,他們不可能制止黎大郎黎二郎一起進京。
畢竟黎家三兄弟一直都沒有分家,當初黎三郎讀書的時候大哥二哥都是出了力的,這個時候如果不讓他們跟著進京外人肯定會說閑話。
站在倫理的角度,錯的人會是黎修平。
可是,家里突然出了一個大官的如果黎大郎黎二郎想要狐假虎威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拖累的也是黎修平。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家有睿智老人的重要性了。
方青青記得,在那本科舉文中,石氏就是一個很明理的老太太黎家人多年在外虧得她操持著全家才不會出大的差錯。
科舉文
景睿,方青青終于想起來為什么會覺得這個名字這么的熟悉了。
在那本科舉文中,也出現過這個人,他是跟黎修平同科的榜眼。
同時,卻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他是王府世子。
是故意隱瞞了家世參加了科舉考試的,但是好像在書中,他是一個反派人物。
在黎狀元的升遷路上,這位景榜眼起了很大的副作用,最后甚至差點造反成功。
可是現在,聽黎修平話里話外的意思,他們倆的關系很好
兩個人同進同出,看那架勢,過不了多久可能就要稱兄道弟了。
一瞬間方青青甚至有股沖動,想要提醒黎修平那位景榜眼并不是好人。
造反可不是好玩的,真要查出來那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親朋好友都要跟著倒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