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這邊,張秀才卻是要跟鄉下的一名土財主的閨女成親,只因那位小娘子可以帶過來一百兩銀子的嫁妝。
一百兩銀子,對于張生以及他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巨款。
當然,這名小娘子長相不佳要不然家里也不會愿意給她出這么多的嫁妝,再則土財主看重張生秀才的身份。
打的主意是,如果再考張生中舉,以后他可就是舉人老爺的岳父。
原本張家人想的很好,反正黃氏暫且不知道這件事,先將新人娶進門她也無可奈何。
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墻,這邊六禮還沒走完還沒議定拜堂成親的妻子,黃氏居然知道了消息殺將回來。
“我爹兄弟二人感情一直深厚,我大伯只有一個孩子我爹也是獨子。
奈何堂兄不幸早亡并沒有留下子嗣,大伯臨終之前曾經留下遺言,是希望我可以兼祧兩房。”
張生振振有詞,并且強調“這也是我父親的心愿,新娶的婦人,實際上是長房子婦。”
如此無恥的話語,張生卻說得頭頭是道,并且拼命強調著這是“大伯”遺愿、是父親命令。
講述的過程中,黎大人都忘了顧及身份忍不住口吐惡言
“呸,圣賢書還真是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難怪考了這么多年堪堪只是考中秀才。
他自己行那齷齪事,卻故意用著長輩的名義,妄圖用孝道壓人。”
張生既想要一百兩銀子,又舍不得丟下勤勞能干屋里屋外一把罩的妻子,況且他以后還要繼續考試名聲很重要。
糟糠之妻不下堂,所以一早的張生就想出了這么兩全其美的辦法。
兼祧,完美的將他們張家的香火發揚光大下去,并且新娶的土財主的閨女才是長房的媳婦而黃氏只能作為二房的人。
于是等于張生有兩個媳婦,卻是以妯娌相稱,一家人和諧完美的住在一起。
還真算計的好,張生大概是把心思全用在歪點子上,這樣的人參加秋闈還能中
只可惜,黃氏并不愿意配合,并且直接一紙訴狀將張生告上了公堂。
其實這也是因為縣令大人是黎修平,要是換了前任縣令,沒有人會為了這種事告官的。
在黎修平上任之初走遍縣城以及各個鄉鎮村落的時候,就曾著急各地的里長,讓他們下去宣告。
讓大家有什么冤情都可以上衙門告狀,他作為一縣父母官,一定會為百姓們主持公道的。
當時黃氏正與張家的人吵得不可開交,被公婆相公指責怒罵。
于是,黃氏一氣之下就找里長代寫了狀紙,將張生告上了衙門。
在黎修平看來,這個案子并不復雜也很好處理。
兼祧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最早張家求娶黃氏的時候就應該說清楚。
而不是過了這么多年,兒女都大了冷不丁的再告訴黃氏有這么一件事,這些年來黃氏在張家并沒有任何錯處。
兼祧有許多女子并不愿意的,也只是一些特殊的人家為了顧全家里香火問題才會行特殊之事。
所以就應該一開始婚嫁之前就要說清楚講明白,男女雙方都愿意才能行得通。,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