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青青還在系統空間里的菜譜上找到另外一種關于松花蛋的吃法,用最新鮮的嫩豆腐切碎了拌入深褐色的松花蛋。
然后加上蔥花,只用最簡單的鹽還有醬油醋以及芝麻油,就做出了一道爽口的涼菜。
這道菜的賣相一般,可是入口之后滋味實在是不錯。
周老太太讓人送過來的松花蛋的腌制方法十分的詳盡,也省卻了方青青再去費功夫,她和婆婆就可以一起做了。
而且,在一家人都嘗試過認定味道不錯之后,方青青就覺得京城的食鋪可以增加一道特色菜。
本來嘛,他們黎家食鋪基本上都是做家常菜,比不過那些裝潢精致接待貴客的大酒樓。
就必須要口味好不斷出新,才能維系好慣用的客人再吸引新顧客,這個以前他們在京中沒有吃過的味道獨特的松花蛋就是一例。
因為腌制松花蛋需要一段時間,而周家送來的不少,于是在讓人送東西去京城的特意帶去了一箱子包裹好的松花蛋。
另外還有小蔥松花蛋拌豆腐以及松花蛋瘦肉粥的做法,呃,因為周老太太也管這個叫做松花蛋。
所以,方青青當然不會獨立特行的給它取“皮蛋”的小名。
除此之外,一些陽豐縣的特產、地方上的干貨以及特意曬出來的黎老頭他們沒見過的海貨也準備了一些。
再就是,給家里人寫的信,也包括石氏提筆寫了幾個字。
對,就是石氏。
以前方青青教導家里人讀書識字的時候,除了公公其實婆婆也有許多興趣的。
不過那個時候還有幾個侄子需要輔導,家里各種雜事忙碌,再加上讀書識字確實辛苦石氏認為自己年紀大了沒那個本事。
堪堪只是單方面的認識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就放棄了那一殊榮。
反倒是來到陽豐之后,一下子清凈了許多,整個縣衙后宅的女主人也不過只有石氏和方青青。
這婆媳二人關系極好,又不像其他家的婦人們需要整天的斗法,一時間兩個人都空閑了許多。
而且在點點快到兩歲說話越來越順暢之后,方青青已經有意識的在教他識字,連帶的石氏在旁邊也學了許多。
于是方青青就提議“娘,我來教您讀書識字。”
“不行的,不行的,我肯定學不會。”石氏連連擺手。
方青青卻是好說歹說,一定要說服婆婆。
反正現在她只需要專心教婆婆一個人,而且也不是要學多么高深的學問,認識自己的名字以及一些日常生活需要用的文字就足夠。
先學著認,接著是讀,再就是寫。
還真別說,石氏蠻聰明的,方青青不止一次的遺憾著
如果年輕的時候婆婆有這個條件讀書識字,說不定還可以成為一個大才女。
關鍵是石氏有恒心,又愿意去學,進步還是有的。
就像老三媳婦說的,她又不是要去考試,是為了自己好才去學習。
于是沒有壓力,反而是學得更加起勁。
因此在寫信回京的時候,石氏也捎帶的寫了幾行字,哪怕狗爬似的黎大人卻依舊是夸贊他娘寫得好。
石氏也覺得自己寫得好,青青可是說了,她才學了一個多月能有現在的成績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