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尚書大晚上不睡覺,跑來皇宮,硬是要拉著許佑汐要秉燭長談,議題論千里眼在不同戰場中所占據的優越性。
許佑汐忍住困意,還得給出掌聲與贊美,唉,明君難當啊。
“那此事便交給孟愛卿去做了,朕希望不日后便能在軍隊中見到千里眼的影子。”
好不容易熬到孟之謙離開,許佑汐痛心疾首地看著桌上還沒開始批閱的奏折,十足絕望。
奏折還沒來及批個幾份,于薛敬就帶著錦衣衛收集到的最新情報過來了。
“民間資產超過百萬的共有二十二人。”許佑汐接過情報,很快讀到了最后,“左邊這些標紅點的是什么意思”
于薛敬沉默了會,答道“稟陛下,標紅點的共計有十六人,均是被宗人府記在冊的。”
“宗人府”最初成立的目的,是負責記錄皇族家譜、爵位繼承的機構,如果有皇家相關的案件,也是宗人府負責審查。
到了近朝,“宗人府”存在的意義反倒傾向于約束好各地藩王等宗室,防止他們產生謀反之心,甚至會派專人詳細記錄他們的行動,如有半點異常,立即采用宗規苛法處置。
其實,在大乾建國早期,藩王權利還是很大的,不僅手握兵權,還有機會上朝議政。只不過后來繼位的皇帝手段一個比一個強硬,硬是把這些藩王手上的兵權給限制了,甚至還不允許他們入朝議政。
這些藩王手上沒了權,但好歹吃穿不愁,均由朝廷供養。大乾又不抄漢朝的推恩令,這幫宗室便開始拼命生孩子,反正生得再多都是朝廷再養,甚至還能趁機討要更多土地之類的資源。
大乾國庫空虛,至少有半數原因是因為養了這群吃白飯的
“這么有錢”許佑汐心情復雜。
“陛下,打算動手”于薛敬壓低了聲音問。
“嗯。”
許佑汐不否認,她有個想法存在很久了,但沒敢提出來。
她得削藩
削藩在歷史上的慘痛教訓實在不少,西晉八王之亂,燕王朱棣大喊清君側,清朝吳三桂因削藩起義。
如今的大乾,削藩進程一旦開啟,頃刻間便是天下動亂,又是百姓遭罪。
所以,無論如何她在根基未穩時,絕對不能在明面上喊出“削藩”這個口號。這些藩王她可以不全動手,但滅掉其中幾個最囂張地總可以吧。
“陛下,此事交予臣去辦。”于薛敬主動攬下任務。
許佑汐好笑道“辦什么辦,于大人打算怎么辦”
“朝廷仍在追查白蓮教相關潛逃人員,臣覺得可以趁此機會,將幾位藩王以造反名義捉拿,斬首抄家以絕后患。”
許佑汐否定“錦衣衛都動手了,于大人覺得那些藩王都是傻子嗎這么做和直接敲鑼打鼓地告訴這些人,朕要削藩有什么區別。”
“可”
“依朕看,這事還得讓宗人府去辦。”許佑汐思索道。
“可宗人府和陛下未必一心”
于薛敬想起那位宗人令彭大雍,雖說宗人府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嚴格限制著各位宗室的發展,但宗人府也同樣在不停的幫皇親國戚向朝廷爭取著各種利益。
“不一心,不是更好嗎這幫宗室更懷疑不到朕頭上。不過造反這借口太俗氣了,得換換。”許佑汐搖了搖頭,“于大人,你瞧這二十多位藩王,咱們先朝誰下手比較好。”
于薛敬看了名冊,不假思索“若從諸位藩王品性而談,安客王、長樂王兩位在民間口碑最差,若從江山社稷角度來看,蜀王此人倒胸懷大志,不利君上。”
胸不胸懷大志,許佑汐還真不在乎。等她擁有了足夠經濟實力,再搞出個步槍、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