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佑十一年,許佑汐趕跑了那幾個外邦使者后,大乾又過了三年順風順水的好日子,一直到了天佑十四年。
也許是隨著大乾在醫學上的快速發展,百姓的平均壽命,也從原先的四十多歲,漲到如今的五六十歲起步。
越來越成熟的剖腹產手術,更是在這些年里挽救了無數女子的生命,在大乾各地陸續建起的新醫院,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百姓地信任。
朝廷鼓勵生育的同時,開辦了免費的幼兒園、公學以及前三年免費的中學,朝廷至少會免費替百姓把孩子教育到十二三歲。
中學的后兩年,家境貧寒家庭孩子可以選擇勤學儉工或者助學貸款等辦法完成學業;至于成績特別優異的,就更不用擔心了,光是他個人的獎學金都夠一家人生活開支了。
照這么算下來,中學畢業的孩子基本都已經十五歲左右了。
這個時候,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個人職業,可以加入工廠,也可以是回家務農,下海經商也不會像二十年前那樣遭人看不起了。
至于優秀到可以考上大學的孩子,基本上是不存在放棄上大學機會的。即便他自己因為各種原因去不了,當地知府縣令也會踏破門檻勸說他繼續讀書,大學還會主動幫這個學生保留學籍。
乾報也曾經報道過一次后母嫉妒繼女成績優秀,想強行把她嫁人換彩禮的案例。
結果這種事情,在大乾完全行不通。
教育法保證每個孩子都擁有讀書、受教育以及參加考試的權力。
大乾自古就有敬重老師的傳統,所以,各所學校老師的管事范圍是比較廣的。
尤其是,當他們發現學生惡劣的家庭環境影響會到學習成績的時候,可以向校長反應,并且給學生臨時宿舍。
如果家屬有反對意見,可以向衙門反應,衙門負責核實情況,最后基本上會以學生自己想法為主。
案例中的那個繼女就是在她老師的庇護下,讀完了八年書。甚至還在中學最后的畢業考核上,以全城第三的高分考入上京大學。
繼母阻攔繼女讀書,甚至私藏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行為,被學校老師告上了衙門,知府核實情況后,直接派人把繼母抓進牢房,關押三月,生父知情但不作為,同樣被關了一個月。
最后,在女孩自愿的情況下,衙門協助女孩把戶籍從原本家中移出,轉到衙門名下,待成年后,女孩到衙門辦個簡單手續就可以自立門戶了。
從今往后,榮辱各不相干。
乾報在這個案件的結尾處,向天下人傳達了兩個概念。
第一,朝廷無條件保障每一個孩子讀書學習的機會;
第二,無論一個人生在多么糟糕的環境里,讀書一定可以改變命運。
此時的上京,茶樓。
“這對父母是瘋了吧,能考得上上京大學的孩子,放在我家都得供起來的”
“幸虧女孩遇到了個好老師必須給老師加獎金”
“衙門最后竟然只是遷出了女孩戶籍,為什么不能簽斷絕關系的承諾書,否則這女孩日后還得給這對奇葩父母贍養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