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佑汐對未來陵墓的言論,漸漸傳到了民間。
倒是引起了非常大的熱度,大多數百姓表現出來的都是難以理解。
許佑汐作為當朝天子,又是功績如此突出的一位天子,為何要在陵墓方面如此委屈自己
要知道,就連平民百姓都不能接受火葬這種事情,她作為天子,怎么可以這么輕易就說出口了呢
許佑汐本來以為修墓就算個私事,沒想到民間對于這事的爭議這么大。
此時,在民間呼聲最高的,是讓她效仿當年秦皇,最好能挖空一座山,造一座恢弘大氣的地宮。
然后底下一群人紛紛自告奮勇,有的說打算給地宮里面設計機關詭計,有的人說自己可以過去挖地道,還有個人在深思熟慮后,提出建議陵墓最好能夠四面八方糊水泥、鋼筋混凝土的,越堅固越好。
結果這個話題討論到最后,變成了給天子修建陵墓的待遇問題,每天工資和修火車軌道相比,哪個待遇好
“”
她看上去像是有這種經濟實力的皇帝嗎
許佑汐已經好多年沒寫過文章了,她忍不住親自寫了篇澄清稿件,寄到了以文章思想深度出名的耀城報。
然后,一個月后,她被退稿了。
難以接受
但她絕不放棄
許佑汐面不改色地把寫好稿子交給杜致意,讓他托關系,把這篇文章發表出去。她知道對方和耀城報主編關系很熟。
杜致意猶豫了,他看完文章之后,又是輕輕嘆氣。
耀城報哪敢發這種敏感題材的文章,他們會退稿太正常不過了。
“陛下,為何不直接發乾報”
在乾報發表文章有規定,所有編者必須實名,不可利用化名,或者假身份。
“難道要讓天下百姓知道,朕自己澄清自己的言論”許佑汐頓了頓,似乎想起什么,突然壓著激動看向杜致意,“杜大人,若不嫌棄,這文章署你名字如何”
“臣這就聯系耀城報社長。”
就連杜致意面對許佑汐的時候,都學會了趨利避害的保護自己。
“行吧。”
許佑汐有點遺憾。
幾日后,耀城報發表了那篇文章。
文章是好文章,就是題材過于特別,容易被衙門找上門算賬。
不過,既然他們得到了杜致意的保證,耀城報也就硬著頭皮把文章發了。
在這篇文章中,分析了許佑汐對陵墓修建每一方面設想的意義。
比如說,陛下不把陵墓建設在皇陵群中,就是為了永不封陵做準備,因為一旦陛下去世后入了皇陵,普通老百姓肯定沒有辦法到皇陵附近祭拜她了,更不要說允許學生、歷史研究人員進去參觀的事情了。
還有,這次的陵墓絕對不可能大興土木,陛下這么多年以來,一直以提倡節儉為己任,只會側重陵墓設計是否巧妙,是否能和山水風景融為一體。
永不封陵、火葬、骨灰拋于長江水,看上去像個很瘋癲的舉動,實則是件多么非常浪漫的事情。
人活著時候的束縛已經夠多了,難道死后還得繼續被關在棺材、墓穴里嗎
可你看看長江走過的地方
有日出江花紅勝火;
有兩岸猿聲啼不住;
有星垂平野闊;
有江流天地外,
有千古風流人物的壯烈,有同飲長江水的相思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