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風,吹面不寒,清爽怡人。
中庭的大榆樹,有成人合抱粗,向四周伸展著枝干,新生的小葉在枝稍簇簇成群。
陶淵明歸園田居里說,“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就是指榆樹和柳樹的樹蔭大,適合乘涼,而桃李顏色鮮艷,適合觀賞。
不過,比起好幾個月后的樹蔭,荀柔眼中的,是此時掛在樹枝上的一串串的榆錢。
鮮嫩的榆錢,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嬌嫩的黃綠色,貼著樹枝生長,像掛在枝頭的一串串茸茸的、綠色的霜花,看得他眼饞。
生榆錢已經足夠鮮甜,汁水盡后,越嚼越香,當小零食吃,是不錯的選擇,若是拌上玉米面上鍋蒸,滋味別具一格,簡單一些,直接放入滾水中抄一抄,做成鮮綠的榆錢葉片兒湯,什么都不加,也清香怡人,十分適口。
“看什么呢”
頭頂的沖天辮又被擼了,這公鴨嗓,荀柔不用回頭都知道是荀諶,“看榆錢。”
也不知阿姊同親爹說了什么,荀柔在紡車事件過后第二天,就被送到二伯家托管,每天吃糕吃糖,圍觀三個學齡青少年的苦逼學習生涯。
哪個年代的學生都不容易,現代有語數外史地政物化生,這個時代也有禮樂射御書數。
荀柔圍觀了幾天,深切的為自己的未來感到憂慮。
現代學生,寒假暑假,各種節日,加上周末,其實有小半年。
這年頭,卻沒有這等待遇。雖不至于頭懸梁錐刺股,但冬學三九,夏學三伏。
再加上家中長輩就是老師,真是隨時隨地、不分場合都是學習和考試,吃個飯消食的時候,就是口試現場。
配合氣氛,來背個小雅賓之初筵禮記當中,關于宴會禮儀都有些什么內容或者,大家玩個君子之爭,比試射箭
他爹如果是想讓他提前感受學習氛圍,不得不說,真的很成功了。
“哦”公鴨嗓,天然帶著討打氣質,“聽說南面傳來的什么佛教,佛子就是在樹下感悟,從此就剃了光頭,阿善莫非也悟出些什么”
荀柔直接忽略他的打趣,“諶兄一定會爬樹吧。”
中二少年豈能不會爬樹
荀諶一揚眉,“干什么”
“榆錢味道鮮甜,非常好吃,”荀柔安利道,“現在正是最佳時機,錯過可惜呀。”
“你吃過榆樹葉”荀諶驚訝了一下,露出同情神色,“榆樹葉好吃嗎”
“是榆錢,”荀柔實在讀不懂少年豐富的內心,指了指樹梢,“榆樹新鮮的嫩葉,此時正當季。”
“叔父哦,我是說,你們之前,”荀諶小心謹慎的斟字酌句,“常吃榆葉”
“也沒有、”荀柔頓了一頓,“經常。”
“阿兄,”荀諶忍不住回頭向荀衍道,“不想,叔父在外,竟然這樣艱難”
難嗎荀柔眨眨眼。
如果指他爹宅在家,每天喝點小酒,發個長嘆,寫個書,定時有人送來米面蔬果,這叫難的話,他們家大概過得挺難。
“別說,”荀衍一掌拍在荀諶后背,轉而低頭看著荀柔,滿臉溫柔如水,和藹可親,“阿善喜歡榆葉”
雖然阿兄的表情有點滲人,但荀柔還是點點頭。
“那為兄給你摘來,”荀衍在他頭頂一拍,將佩劍和配玉取下,將下擺塞進腰帶。
榆樹表皮粗糙,但是樹干筆直,亭中這顆,又生得高越屋頂,然而,根本難不住荀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