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來,不要跪著。”
荀柔抬頭看著,站起來比他高許多的青年,“我來替你說,因為潁川位于司隸東南,越過潁川郡西北部嵩高山,就是洛陽八關之一的軒轅關,取軒轅關之后,距洛陽不過數十里,近在咫尺,一馬平川。”
荀柔輕輕一眨眼道,“自軒轅關北上,是最便捷的一條道路,你們想要直抵洛陽。哦,恐怕你們不需要取關,關內有接應之人”
如仙人一般盛艷容顏,如仙樂一般動聽聲音,卻說出讓他心驚肉跳,背脊發涼的話來。
波才死死盯著荀柔,“公子以為不妥嗎”
荀柔微微一笑,輕輕道,“但你們潁川郡中發展得并不順利啊。嗯,”他很有自知之明的點點頭,“因為我。”
“我們可以從別處調集曲部來,”波才道,“本地,也并非沒有教眾。”
“你們不可能成功的。”荀柔搖搖頭。
太粗糙了。
果然太粗糙了。
不得不說,波才難怪能如此年輕,為張角看重。
他方要發怒,閉了閉眼,卻忍住了,“為何公子以為,我輩中有貪生怕死之人嗎”
荀柔沒有回答,而是反問他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何潁川郡太平道發展得少嗎”
“這里不是沒有人偷偷供奉太平道,”荀柔很清楚,他無奈的勾起嘴角,“因為這里的百姓,日子竟還能過下去。”
沒有拋家舍業,別離家族的勇氣,百姓是不會造反的。
他對黃巾起義的感官一直很復雜。
就算這時代,全天下人都說黃巾軍是反賊,就算這個認知,甚至會再延續一千五百年,甚至更久,可他知道不是,或者說,至少不能這樣簡單的定義他們。
真正看見大漢山河日下,民不聊生的慘境之后,他欽佩他們的勇氣。
但黃巾軍不可能成功。
不只因為歷史這樣寫。
原因實在太多了,烏合之眾,孱弱之民,天時地利人和,連人和都做不到。
除了忠誠的信徒,他們什么都沒有,甚至將普通百姓推向對立,這樣的起義怎么會有結果。
他絕不會帶著整個荀家給太平道陪葬。
“公子不愿救百姓于水火嗎”波才露出極度失望的表情。
“若是你真心存仁愛,”荀柔看著他,說出的話足夠真誠,“就不要讓那些信任你的人,跟著你死。”
荀柔看得出,波才是一個,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人,但他并不該憑著自己的想法,就決定別人的命運。
跟隨張角起義的百姓中,真的都是英勇無畏之人嗎他們都真的想要跟著大賢良師造反嗎他們之中,恐怕有許多,沒有學過如何安排自己,只是被動的,被裹挾著,被推向死地。
波才狠狠瞪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