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陽翟臨近嵩山和軒轅關,波才本人又是陽翟人,熟悉當地,所以起事極有可能從那里開始。
荀衍耐下心向他解釋,“如今局勢不明,我們去聽一聽太守府的應對之策,才好回來協助縣里。”
“可是”荀柔想起去年見過那個,堅毅果斷的青年。
按說,起事要等到張角消息之后,但
“阿善以為,潁川太平道必反嗎”
荀柔一瞬望過去。
荀彧清衫澹淡,神色溫和,看上去不過隨口一問。
荀柔卻不敢絲毫松懈,他硬著頭皮道,“我的確這樣認為,事已至此,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如果是我,就會這樣做。”
嗚一句謊話,說得他好心虛。
荀彧點點頭,“我會向太守,轉達阿善之言。”
這就還要去了
“阿兄”
“我亦贊同阿善所言,以為太平道必反,”荀彧平靜道,“如此正當告知府君,請他早做準備,以免百姓遭難。”
他哥都這樣說了,就沒法反駁。
“如此,我與兩位兄長同去。”
“阿善還是留在家中,協助長輩們作好御寇準備吧。”荀衍道,“族中需要作的準備也有許多,長輩們年紀漸長,不要讓他們辛勞,你和友若一起,多分擔一些。”
“那二位兄長千萬小心保重。”荀柔極不情愿的把馬讓開。
“你在家中,亦當小心行事,照顧長輩,安撫族中小輩,亦是重任。”荀衍安撫他。
“是。”知道大勢已去,荀柔還是擔心。
“當心太平道徒。”
荀柔再次望向堂兄荀彧,兄長神色自然關切,言語殷殷,實在看不出什么來。
“潁陰縣中,恐怕也有太平道徒,只是身份隱秘,你要小心。”
“是。”
他哥知道什么,知道什么,知道什么嗎
但他哥就不說,并給他留下一個策馬揚鞭的帥氣背影。
里中氣氛還平靜著,別姓人家的小童,在里道上追逐嬉戲,見荀柔牽馬走過,圍上來歡笑著問好。
這些孩子,還什么都不知道。
花上一點時間,哄了小朋友,把荷包里的糖散干凈,荀柔才終于脫身。
一跨過荀氏垣墻,氣氛頓時嚴肅許多,歸家就被姐姐告知,父親已前往二伯父家,讓他回來過后,自行前去。
“冀州雖然有千里之遙,但汝南、南陽俱與潁川相鄰,以眼下所知情況看,太平道原本謀劃,是自周邊同時起事,里應外合,再從關隘潛入,直接控制洛陽。”
荀攸端正跪坐于堂中下出,侃侃而談,只依據零星消息,竟也將太平道計劃分析得一清二楚。
荀柔悄悄移到親爹身后,向周圍長輩們無聲行禮,然后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