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
的確是重點。
世界第一,三千冊,國家勘定,標準無錯七經,哪怕是一部經書,得到的人家,也可以當傳家寶了。
不過讓他沒想過,劉宏在這件事上,居然稱得上大方。
他下令,三千冊書,先分天下一百零三郡,每郡一套,置于郡守府中,郡中之人均可取閱,若有損害,則郡太守與損害之人,共擔罪責。
最后地方上操作結果如何不提,能下詔如此,可以說劉宏的確是個皇帝沒錯。
接著賜太學三套、鴻都門學五套、宮中留五十套,當然,其余售賣就是題中應有,定價也確實貴十萬錢一本。
其中最長的詩經,可是有十本,就是一百萬錢。
看著擺在家里的幾十本書,他再次忍不住興起將之換太守的想法,雖然,心里清楚,家里是絕不可能讓他賣了換錢的。
自家這一套,大概是宮里留的五十套之一,除了他家,劉宏還賜下幾套,多是大儒和近臣。
很微妙的,何進沒有,不過宦官們也沒有,于是,朝廷大臣也就無人為何進說話了。
一則,現在能坐在朝堂上,沒有被排擠出去的公卿,都是聰明圓滑之人,再沒有敢違背天子之意的,二則,何進不過屠夫出身,這些士族大臣,依靠何進對抗宦官,心底未必真的看得起他,并不將他當做讀書人。
雒陽城中再次暗潮翻涌,荀柔這次站得遠,倒是看得清楚。
“這般正說明,天子現在并沒有改換繼承人之意。”荀柔溫聲向諸荀闡述自己的觀點,“他不想何進和士族走得太近。”
劉宏并不想要一個,和士族走得太近的顧命大臣。
但荀柔相信,大將軍府的士族,絕不會這樣告訴何進。
而事實就是,袁氏不止為何進帶去了鄭玄,還有已故經學大家馬融族孫,繼承其學說,如今亦是經學大師的馬日磾。
聽說鄭玄本人是并不想入京的,但作為一介老儒生,他抗不過有理說不清的兵卒,就被裹挾進京了,到了京城過后,卻寬容大量的原諒何進,讓自己的學生,入大將軍府幫忙。
大概是天子特意賜下的經書作用,何進也再次派人來請荀柔歸京。
不過,鄭玄雖然有門生三千,卻未抵過何進派去的兵卒,荀家雖然只有一百人,對方卻絕不敢強迫他。
來使客氣表示請求,還帶來皇子劉辯親筆書信,信中劉辯表示,自己在家中開田灌水,會認真種田,希望能早日見到先生。
荀柔原本準備敷衍幾句,看對方態度誠懇,還是把近來給學生上課的教程,帶了一份給他。
這些教案記錄,沒有他上課時口述部分,主要是各種物理實驗和實踐,打發時間很好,劉宏要真的對此感興趣,自己研究成物理學家或者化學家,那就和淮南王劉安一樣,不務正業是真不務正業,卻能流芳千古。
雒陽這些利益權勢紛爭,他不想摻和。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跳出雒陽,跳出短暫的利益得失,其實很容易看出,此時雒陽城中這些爭斗,實在毫無意義。
天氣暖和起來,天子才修好南宮,又要修玉堂殿;江夏兵趙慈造反,殺南陽太守秦頡;天上出現日食,車騎將軍趙忠罷免,荊州刺史王敏討伐趙慈,平叛斬首。
這次造反事件,就連荀柔聽聞,都感覺疲了。
最近,三不五時就有人造反一回,很難再讓人激動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