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驚無險的走進校門口,一年二班的小蘿卜頭們都有一種緊張又刺激的感覺,明明已經遲到了,但是因為班主任帶著的緣故,卻什么事情都沒有……
“方瑾殿下,以后……我們還能出來吃早餐嘛?”安小小踱步走到隊伍的最前面,希翼的抬頭看著方瑾。
“還……咳咳!”方瑾下意識的捏緊了口袋里的銀行卡,回頭看了一眼,身后近乎有一半的小蘿卜頭都是用期盼的目光看著自己。
方瑾有些肉疼的咬了咬牙,說道:“這就得看你們的表現了,你們的表現若是讓老師滿意了,吃個早餐什么的,自然不在話下!”
“唔……真的嘛?”安小小喜悅道。
“老師……從不騙人!”方瑾拍了拍安小小的小腦袋認真的說道。
因為有夢中記憶的緣故,所以方瑾自認為在教育這方面還是有些心得的。
面對小孩子的請求,你可以直接拒絕,但是最好說明理由,別直接來一句‘你怎么這么多事,不行就是不行!’或者‘一邊玩去,你就不能懂事一點嗎!’
在人的生長階段里,有兩個字是始終貫穿存在的。
那便是獨立。
在人格上,尊重學生、尊重孩子、尊重未成年,將他們放在與自己同等位置上,平等對話。
他們想要得到獨立,想要得到尊重,而不是……像玩具一樣,被人擺布。
首先是尊重,其次就是誠信。
誠信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某些家長卻不以為然,認為自己的孩子,哪怕不守承諾也無所謂,哪怕沒做到自己說的話也無關緊要,他們覺得孩子吃的穿的都是自己提供的,一切都必須依賴自己,自己掌握著他們的生殺大權,哪怕不守誠信也不怕孩子能怎樣,或者說,敢怎樣!
誠信這兩個字,在家庭教育中,是重中之重!
當家長失信的次數過多后,便會產生嚴重的消極反應,學生對于家長所說的話不再抱有任何的希望,產生厭學、不想回家、討厭和父母親近等各種情緒等等。
所以,教育學生以及子女的首要兩個條件,就是尊重和誠信。
尊重學生的人格,雙方在人格上原本就是平等的,在他們提出什么想法時,我們要做的是能不能做,能做就答應,不能做就拒絕,拒絕的時候要附帶上理由,他們才會明白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他們的小腦袋可沒有我們想的那么多!
其次就是誠信,既然答應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事先就應該拒絕。
有很多家長在抱怨不知道怎么教孩子……簡而言之就是,平等看待。
“可是……老師,我們怎么知道自己的表現能不能讓你滿意,而且……如果我們努力了,你硬要說不滿意我們也沒辦法啊!”隊伍里一個瘦小的皮孩子低著頭小聲道。
這樣的事情在他家里發生好多次了,他在讀小學的時候,爸爸總說他考試考的好就帶他和媽媽一起出去玩,他拼命去考,考進了班級前三……爸爸卻用沒有拿到第一當理由,等他拿到第一的時候,爸爸卻說還有比他強的,要拿到學校第一!
久而久之,他知道,爸爸是騙他的,大人就是這樣,從來不把他們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