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舉啊,這可是大事。
李恪“恪覺得今年的科舉乃是大事,父皇一定會重點監察舞弊的”
李明達“父皇想要徹查舞弊不假,不過這事情上千年也是搞不定的,只能是盡力而為罷了”
李恪“為何如此說”
顯然李明達的話讓他太受打擊了。
果然是個憨憨啊這個道理都不懂。
“人非草木,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剛正不阿認真做事的,再加上每個人的思想不同,學識不同,對待事物的理解也不同,閱卷的人會根據自己的學識認識態度懟考卷進行審核”
“這樣的差距就會造成了考卷的在不同人手里會有不同的差異,一般要選擇多人閱卷或者是出固定的題目固定的答案”
李恪”原來如此,受教了“
李明達無視李恪的繼續說“然后呢這事還沒完呢,寒窗苦讀數年好不容易趕到科考,你說一些人不會想盡辦法讓自己高中么”
李明達說的李恪表示贊同“確實如此,不過恪認為還是老老實實的備考最好”
老實孩子啊,李明達打算繼續打擊他“你是如此的想法,不代表所有人的是如此的想法,不然為什么人家有好壞善惡之分”
李恪突然想起來了李明達的說的科舉糊名制度“不是要采用糊名制度嗎”
慕容雪插嘴“糊名而已這種小伎倆其實很簡單,只要在考卷固定的地方寫上固定的話語,或者是個別的字書寫方式不同就行了,在這你還可以提前與考官聯系,講自己的作品交上去一份,對方只要記住你的字體和寫作方式八九不離十就能猜到自己想要提拔的人”
聽了慕容雪的話李恪深受打擊“原來還是可以如此”
李明達叮囑李恪”你知道就行,不要說出去,不然到時候知道的人多了,科舉的糊名制度就算是廢了,再者到時候嚴查起來知道是你傳出去的父皇不會給你好臉色“
李明達叮囑完全是實在話,李恪聽到了心里,也默默的記了下來。
”那么武舉呢“
李恪既然問到了武舉,機會來了“武舉作弊的大多會在初步賽選,越到后面操作性越少,尤其是最后的父皇以及文武大臣會去觀看,到時候出什么幺蛾子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并且武將多是熱血之輩,查出來到時候必然會是一場血腥,死傷在所難免的“
”文武都有自己的傲氣,文人傲氣在于氣質,武人的驕傲會流血的“
歷史上黃巢起義的黃巢就是少年習武,由于唐后期的朝政混亂,吏治越來越混亂,民不聊生,黃巢多次與地方發生沖突,最終后來爆發了起義。
波及全國的起義,直接把大唐的世家勛貴王公的殺了個遍,華夏大地都是動蕩。
李明達的話李恪表示贊同“確實如此,這次文武舉必然會收攏不少人才”
關鍵來了,想要人才啊,自己招攬唄,李明達瞇起眼睛來“人才是不少,招攬么要注意才行,一些人招來是禍害,有才能還要看人品的,并且最關鍵的一點,招募人才要找拔尖的呦”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