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里的人看著一車車的糧被漢子們推回來,好些老人都激動得落了淚。
糧是百姓的根,看見糧,就是看見了活下去的希望。
祈康安已經將數和價都報給了蔫巴,蔫巴一回來就又轉報給祈康泰。
然后轉頭對祈老頭激動的說“安哥還找著了地買了不少的鍋,等下就給咱送來。”
祈老頭一聽更高興了,連忙去招呼著大家來買糧。
沒錢買了咋整,都先記數欠著,以后再還。
村里人現在對老祈家都是千恩萬謝著,連對老祈家的幾個外姓人都是。
祈老頭已經告訴大家,他們還能有錢去這買些糧,后頭他們還有活路,是因為齊員外和錢老頭還有宋書明三家都掏了底出來。
齊員外和錢老頭各拿出了二百兩,宋書明家拿出了一百兩。
都特別聽安排的排除買糧,不吵不鬧騰。
不敢多買想著將來也許可以不要還,老天爺似在偏疼著老祈家,留下的村民們都是曾經村里口碑相對好的,沒人想過將來不還的事。
只是怕將來會還不起。
就像是田大嘴家,已經欠了老祈家幾十兩,只操心著哪年才能還得上哦。
她排著隊低頭瞅自己孫子,心里哀戚,這債她孫子可能都得還到死。
前頭傳來祈康泰的問話聲“不要米和白面”
七斤搓著手窘迫道“就,就玉米和大豆就成,都十石就好。”
省著吃,能吃半來月了,運氣好的話,能到下一個能弄到糧的地方。
和七斤想法一樣的村民不少,都不要精貴的大白米和白面,只要玉米和大豆。
平日里就不敢吃金貴的白米白面,這還逃著難呢,還是欠著債的逃難,能保證活著就成,哪舍得白米白面的造
估計這就是玉米和大豆的價反而提得更多的原因。
鐵匠鋪送鍋很快,像是怕他們也會不要的般,這邊村民們還在買糧,他們已經推著手扶推車把鍋送到。
等大家伙剛搭著手架起鍋開始造飯,又是一車車的手扶推車由祈富貴領著道過來,滿滿一車車的麻布,后頭還有幾車棉花。
一個老人見此又是當即捂著臉落淚,過了通城就是寒冷的衛城,他們就這身上薄薄的一身,有糧吃到了衛城也是凍死的命。
老祈家,這恩可是比天比海都要大了啊
祈老頭讓祈康富安排卸車,他把祈富貴拉到一旁問話“安子和我乖乖呢”
“太爺,我不知道呢,安大爺和寶姑姑出了布莊后就和我們散開了,讓我們把布運回來,說他們還有事。”
哎喲,啥事啊還有
這么長時間沒見著孫女,祈老頭這心里總是七上八下的沒著著落。
這時三道身影緩緩走近,祈老頭定盯一瞧,是那進了鎮后就說有事的三人。
還以為是不聲不響的自此就各走各的呢。
“你們回來啦,餓了沒,這回有熱呼的吃了。”祈老頭上前招呼人。
這仨也是慘,整得他都有些不好意思。
明明已經基本好的人,愣是被他們給全身抹了藥的癱著。
瞧著都是人中龍鳳,吃喝拉撒全得他們這些粗人照顧,路上還簡易板車顛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