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官府和士兵都抓了不少人,城中所有百姓人心惶惶,原本熱鬧的街市眨眼間變得清冷,無論是攤販還是行人,都低頭行色匆匆地往家中趕。
方瑤一行人趕著牛車,她坐在車里,注意到不時有人目光詭異地朝他們望過來。
其他人緊張的不敢發出一丁點兒聲音。
“大、大師,有人好像在跟著咱們怎么辦”趕車的狗娃聲音發顫道。
方瑤雙手攥緊,盡量冷靜道:“該做什么就做什么。”
她沉著的聲音讓狗娃他們稍微安心一點,大師讓他們干啥,他們就干啥。
幾人趕著牛車,重新來到楚家的糧鋪。
由于官兵抓人,買糧食的人少了許多,而且相對便宜些的粗糧基本也沒了,只剩下價格昂貴的大米白面兒。
方瑤盯著那五十兩一擔的大米,眉頭擰成了疙瘩。
糧食漲幅不正常和應該和楊高口中的戰事有關,可戰事的真實情況又撲所迷離。
這時候屯糧,可能是冤大頭,若是什么都不準備,又怕到時真的啥也沒了。
思前想后,方瑤決定先買五擔大米,三擔白面兒,加起來差不多一千斤糧食,花了她三百二十兩銀子。
糧鋪的伙計們第一次見這么大手筆買米面的人,甚是熱情的幫他們將糧食扛到牛車上。
方瑤一邊心在滴血,一邊自我安慰。
錢是楚家的,糧是楚家的,換算一下,她白得了一千斤糧食
這樣一想,她的小心臟才好受一些。
買完米面后,一行人還買了些油鹽醬醋糖,調味品價格同樣漲勢嚇人。
除了這些,方瑤原本還想再買些肉品和魚,可路上賣這些的攤販們都不見蹤影,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再去西市。
鎮揚縣的西市大多都是生活用品,這里的活動攤販較少,大多都是開在街道兩旁的鋪子。
大抵是西市沒有糧食可搶購的,街道還算正常,行人雖少,商鋪還有不少都開著。
方瑤穿越到這里時,還是夏日,那時她穿著姜氏的粗布麻衣,只覺得又厚又熱。
可隨著天氣一日日轉涼,她發現古代窮人真的糟心。
現在才秋日,夜晚蓋時薄被和大寶他們擠成一團都不怎么熱乎,問了姜氏才知道被子里根本不是棉花,是蘆花絮和稻草。
不僅如此,所有李家村村民們的冬季衣裳,里面都是差不多的東西。
這蘆花絮既不擋風也不保溫,做的薄襖秋日夜晚穿著都有些涼意,若是等到冬天,而且還要北上,不是得凍死人了
所以除了買糧,買過冬的衣裳,也成了方瑤的心頭大事。
一行人找到鎮揚縣最大的布行,這里除了賣布,還兼帶著賣些皮毛和少量成衣。
方瑤來之前就跟姜氏打聽過,大祥國的棉花很少,基本都被織成了布,想要只能去農民手里收購。
來布行轉了一圈兒,果然沒找到有棉花填充的冬衣。
好在店鋪里的兔皮、豬皮、羊皮、鹿皮和狗皮都不算貴,方瑤一口氣買了不少。
待這些東西全塞進牛車里時,車里都沒了可以坐人的空間。
狗娃看著車里滿滿當當的東西,慶幸道:“幸好這車是兩頭牛拉著,要不這么些東西,咱們今兒還拖不回去了。”
方瑤不動聲色地瞥了眼后面遠遠守著他們的幾個人,笑了笑說:“咱們再找幾個工匠,就能回去吃飯了。”
一李氏族人指著前方不遠處的一個鋪子,“大師,那兒就有個木匠鋪子。”
方瑤坐到趕車的狗娃旁邊兒,吆喝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