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超博又詢問了一番隆化戰事的情況和后續的安排后,趙云都是一一作答,待城內的裴元紹領一萬士卒趕到大營,接管大營防務后,趙云才領著騎兵往北城方向而去。
而平縣縣城的接管則交給城內出來的士卒,裴元紹將大營的防務安排好后,交待副將關閉營門緊守大營,然后就領著三千士卒與眭固一起前往平縣接管防御。
而皇甫超博則直接回城去了,他要先與田豐等人商量一下下一步的戰事安排了。
其實趙云在大軍一抵達偃師僅休整一日便領騎兵前往洛陽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因為這些從草原帶來的騎兵根本就不能坐船,幾乎下船后幾乎都是東倒西歪。
但是趙云卻覺得,騎兵接下來應該不會馬上就有戰事,因為河內的戰狀應該早就已經送到了張楊軍的大營之中,河內軍肯定已經心生退意,如果自己近萬騎兵突然出現在他們身后的話,十有八九會不戰而降。
即便不能逼降河內軍,但是以騎兵的速度,河內軍也不能對自己的近萬騎兵造成威脅。果然不出所料,在自己近萬騎兵出現后,河內軍就投降了。而自己的騎兵經過兩人的休整也已經完全恢復過來。
一個時辰后,天色交晚,洛陽北面南陽軍大營突然遭到萬余騎兵營的突襲,猝不及防的雷薄根本想不到會有如此數量的騎兵對自己的大營發動攻擊,在抵抗了不到半個時辰后,南陽軍大敗,士卒四散逃去。
無奈之下的雷薄只得收攏部分士卒放棄大營逃往洛陽外城,因為洛陽的外城現在是南陽軍控制,雷薄也安排了兩千士卒看守北門,在匯合北門士卒后,雷薄也不再停留,直接收攏這些士卒往東門區域的紀靈大軍匯合。
是役,趙云大軍擊潰南陽軍兩萬大軍,殺死殺傷五千人,俘虜六千,逃散約四五千人,最后隨雷薄退入紀靈軍中的士卒不到四千人。
這個時候,紀靈才知道,洛陽戰場已經出現了一支近萬的騎兵,而張楊的幾萬大軍已經投降,而自己的大軍已經后路已經被堵,現在友軍已經沒有了,想要靠函谷關的呂布大軍估計也靠不住。
想到這里,紀靈連忙派人將舒昭請來,商議大軍后續如何行事。可是兩人商量了半天最后,決定先撤回城西大營,然后再伺機撤回河南縣城,等待函谷關和魯陽戰事出現結果,到時候再決定是戰是撤。
本來按雷薄的意見就是連夜撤退,因為他已經被騎兵打得膽顫心驚了,可以紀靈考慮再三,如果連夜撤退的話,要是騎兵進攻的話,說不得這幾萬大軍都給放羊了。
紀靈招集南陽軍將領議事的時候,皇甫超博也在招集眾人議事,趙云在結束北門戰事后,就領著騎兵押著俘虜進入內城休整,將士卒安置在軍營后,趙云也前往太守府參加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