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船結構獨特,方頭、方梢、平底、淺吃水,具有寬、大、扁、淺的特點,底平能坐灘,不怕擱淺,吃水淺,受潮水影響比較小沙船上多桅多帆,桅高帆高,加上吃水淺,阻力小,能在海上快速航行,適航性能好載重量大,一般記載說沙船載重量是四千石到六千石。
要知道,皇甫超博手中的大舡最大載重量才有三千石,而且,還出現過數次在海中沉沒的情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沙船是很適合北方海域行駛的船只,因為它抗風浪的能力還是稍微欠缺一點,對于南方大海的大風浪還是有些不適合,但是卻正是皇甫超博所需要的船只。
一想到竟然會有海上內河全適應的大船,皇甫超博不由得很是期待,不知道海盜中是否有懂得造海船的造船工匠。要是能夠收攏幾名造海船的工匠的話,那就最好不過了。如果實在不行的話,最少也要將這幾艘沙船俘獲。
想到這里,皇甫超博將蔣欽叫來,讓他負責此次的戰事。
蔣欽領命后,離開皇甫超博的戰船,返回自己的戰船,開始安排戰事。安東軍水軍雖然只是內河水軍,但是對于這種攻打海島的近海作戰倒也不怕。
半個時辰后,蔣欽留下兩艘樓船護衛皇甫超博和運輸的船只后,自己領著水軍大部向著郁洲山島疾行而去。
蔣欽的大軍離開后,皇甫超博也呆不住了,他還沒有見識過海戰呢,只是樓船可以快速跟上,但是裝滿戰馬和貨物的大舡速度卻提不上來。
稍微考慮了一下,皇甫超博決定留下三艘樓船護衛商船,自己領著一艘樓船遠遠的跟上去見識一下海戰。
龐統諸人勸說無效之后,無奈之下只得同意,不過,船上的人員和物資都必須做一下調整,典韋在皇甫超博的船上安排了四百鐵壁營士卒和六百的元戎弩兵。其余四百弩兵分配到了其余三艘船上以護衛商隊。
再把其他一些不重要的物資都從皇甫超博的船上搬到了其他船上,以增加船只的速度和靈活性,又再加囑咐了一番典韋和史阿之后,這才允許皇甫超博去追蔣欽的艦隊。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龐統又動了一點小心思,故意讓士卒的速度放慢了不少,皇甫超博卻沒有發現這些小細節。
經過調換之后,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皇甫超博帶著賈靜,滿懷好奇的追上蔣欽的艦隊的時候,卻發現他們的海上戰事已經結束了,蔣欽已經領著士卒登上了海島,海島的港口外面,到處都漂浮著船只的碎木塊,甚至還有一些海盜的尸體正在海水里面隨著波浪飄浮。
而怒濤營的損失卻是很小,只有幾條稍小的船受傷,還有數十名士卒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