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袁紹大軍的強勢碾壓,黃巾天下與信天游兩位玩家雖然領軍拼死抵抗,但是以數城之地敵數郡之強力諸侯,猶如螳臂擋車一般,兩人只抵抗了不到半個月,就分別被袁紹大軍覆滅。
兩人分別領著屬下將領和近萬大軍狼狽逃入張燕的地盤,顏良文丑兩人領著大軍緊隨而至,在真定城與張燕軍激戰數日之后,最終無功而返,冀州戰場再次安靜下來。
經此一戰,袁紹終于將冀州的大部分領地都控制在手中,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冀州王。
八月十日,紀靈五萬大軍抵達下邳,在離下邳城不到五里處扎下大營,曹袁兩軍大戰一觸即發。
幾乎與此同時,安東軍第二批兵馬也抵達葛陵,皇甫超博按照當初方略,將其一分為三,九萬大軍分別交給黃忠、王然和張合三人統領,三萬豫州軍也三部各領一萬,至于玩家兵馬,每部只有不到萬人同行,其余玩家兵馬都加入到了縱橫天下幾人為主的聯軍當中去了。
三路大軍休整兩日后,分別向安陽、新息和褒信三城出兵,而皇甫超博本人則繼續領著近衛軍呆在新蔡協調指揮。
自從得到了紀靈大軍的消息后,皇甫超博也不像開始那么擔心了,紀靈在大敗孫策大軍后,第一時間肯定是回援下邳,而不是汝南,所以汝南戰場的暫時已經沒有特別大的威脅了,不過,為了安全起見,皇甫超博還是將突騎兵全部給了幾路大軍,以便讓他們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敵情。
只是皇甫超博目前依然在為安東軍日后的戰備重心和擴展方向而苦惱,主要是自己的兩大軍師的意見都不統一。
徐庶的意見是先北后南,先對付并州呂布和冀州袁紹,然后掉頭對付曹操,在他看來,袁家的底缊太深厚了,袁紹這兩年發展因為受到戰馬的限制,所以并不快,但是一旦呂布在并站穩腳跟,一定會與袁紹利益往來。
要知道并州缺糧,但是戰馬卻不少,但是冀州卻是正好相反,一旦兩家聯合的話,勢力都會急劇腫脹,到時候,再對付就麻煩了。
而兗州的曹操卻不一樣,司州和青州、豫州都在安東軍或者盟友的控制之下,想要發展并不容易,所以他主張先北后南。
但是龐統的想法卻是正好相反,袁紹雖然看上去強大,但是他的性格卻是硬傷,而呂布更是如此,但是曹操卻不一樣,曹操性格堅忍,精通兵法,重賢愛才,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所以在龐統看來,曹操比起袁紹要危險多了,但是兩個人都說服不了對方,于是兩師兄弟便杠上了,好在這個問題在袁術滅亡前還暫時不是那么迫切。
八月中旬,曹操袁術大軍終于開戰,而豫州戰場之上,安東軍三路大軍也開始了新的攻勢。黃忠部攻打安陽,張合部攻打新息,而王然部攻打褒信,三部大軍中王然部最先開戰。
因為有了皇甫超博的要求,所以大軍并沒有急著將城池攻下,而是借著袁術軍練兵,所以三路大軍的攻勢都并不猛烈,而是不溫不火的進行著。當然,除了這個原因外,幾天的戰事下來,王然發現,雖然黃猗的御林軍已經覆滅,但是汝南各城的抵抗并沒有減弱,反而有了更加堅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