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皇甫超博命令張合馬上挑選士卒,同時讓其將士卒所需要兵器的要求稟報上來,自己馬上下令洛陽兵器署開始著手打造,以最快的速度將五千套裝備送來淮南,正好張合可以利用淮南的戰事將五千大戟士編練出來。
解決好張合大戟士的問題后,皇甫超博又馬上讓史阿下令,傳來軍中諸將,如果誰能夠編練特殊兵種的,無論官職大小,均可第一時間報上來,將軍府定會第一時間安排編練,以免如同張合一般,白白浪費了這么長的時間。
五月初,留下張合部留守大營后,皇甫超博將大軍一分為二,分別向戈陽和西陽兩城發起了進攻。
負責攻打戈陽的是王然部,一共五萬大軍。進攻西陽的是王勇部,同樣也是五萬大軍,黃忠則領兩萬兵種居中協調。
在安東軍兵分兩路進攻的廬江諸城的時候,徐州戰場上也風云變化起來,經過半年多的攻打,曹操終于將下邳城這座在徐州僅次于州城郯縣的大城給攻下來了,袁術軍大將梁綱被殺,下邳數萬大軍幾乎全部被殲,僅有袁術任命的下邳太守袁胤在三千殘兵的護衛下突圍,狼狽退往盱臺與紀靈匯合。
與此同時,孫策大軍也在廣陵取得不錯的戰績,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將整個廣陵幾乎都攻下,只有廣陵西面的輿國和堂邑兩城還有袁術軍的控制之下。
徐州兩郡戰事失利,再加上廬江防線也被安東軍攻破,紀靈已經收到了自家皇帝的傳詔,讓他返回壽春主持戰事。
考慮再三后,紀靈決定陳紀領戰兵一萬退守淮陵,再加上淮陵縣令張望屬下的八千兵馬,足有近萬兵馬防守淮陵。而紀靈屬下大將陳蘭,則領戰兵一萬退守東城,再加上東城縣令陶吉吉的八千守軍,東城也有近萬守軍。
至于徐州境內其余兵馬則全部由紀靈和另一名副將雷薄統領返回壽春,從其余各城撤回的戰兵營約有士卒兩萬人,對于壽春的兵馬還是不小的作用的,要知道,紀靈帶回來的可都是戰兵營,而不是袁術從淮南各城抽調的所謂守兵精銳。
與此同時,在紀靈的建議下其余各處兵馬也做相應的調整。太子袁耀與李靈所統領的兩萬支援廣陵的御林軍退回九江范圍之內,而廣陵的守軍則放棄已經經過數次大戰的輿國縣城,所有兵馬退守堂邑縣城。
如此一來,防御堂邑縣城的就有整編后,就有一萬戰兵和八千守軍,交于廣陵太守袁嗣和大將劉勛兩人負責防御。原來的廣陵守將張勛則與太子袁耀一同退回九江,與李靈各領一萬御林軍分別駐守全椒和阜陵兩城。
除了這些兵馬外,廬江太守袁煥與大將橋蕤的一萬軍兵已經合兵一處,全力防御廬江郡城舒縣。
經過紀靈的一番調整后,如今壽春共有五萬御林軍、三萬戰兵和兩萬守兵,再加上近段時間從淮南諸城抽調出來的四萬城衛軍,還有就是紀靈自己從徐州帶回來的兩萬戰兵,如此算下來的話,壽春城內一共有十六萬大軍,這還沒有算李豐在期思城內的一萬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