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藍沒吹牛,王老師和趙老師在山上種植的小麥的確獲得了豐收。
這個豐收不僅指總產量,更指小麥的性狀。
就像他們眼前看到的這幾株,根莖矮壯,麥穗足有旁邊小麥兩倍長,沉甸甸的,將麥桿都壓彎了。
趙老師雙眼放光,在旁邊滔滔不絕地介紹“這個小麥,你量一下,單個麥穗就有你的巴掌長,足有48粒麥子,千粒能達到80克而且它耐旱,抗倒伏,之前沒水的時候,旁邊的麥子都不行了,它照樣長得綠油油。”
趙老師的目光纏綿在麥穗上,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在看自己的戀人,那般深情款款。
薛秀琴也愛上這幾株小麥了。怎么能長得這么好呢這到底是什么品種的麥子她一定要帶回寧甘農場。
耐旱好啊,每年寧甘人都擔心春旱會害的小麥顆粒無收。
趙老師搖頭,滿臉嚴肅“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品種。這不是我培育的小麥,是那堆麥子當中的,也不曉得究竟是哪位前輩苦心造詣的結果。”
田藍打哈哈“不管是誰培育的,只要種子能推廣開來,為人民所用,讓人民獲益,那就是它最好的出路。”
趙老師猛點頭,近乎于神經質地喃喃自語“沒錯,我要好好將這些種子傳遞下去。我要讓全國都種滿了這種高產的小麥。”
薛秀琴立刻提要求“那能給我種子嗎我們大西北也需要優質的小麥。”
唐薇聽了直翻白眼,張嘴就要來,這人真是好要臉。知不知道做小麥育種有多難都說山上涼快,8月天就像避暑山莊。可她為了觀察每一株小麥的表現,9月天在地里都差點中暑了。
什么,種下去等著收就行你當是老農民種田這么簡單啊。
農民種的都是成熟穩定的品種,管理起來方法也一樣,到時候收獲就行。
他們做的是育種工作,這些小麥都是不同的品種。從播種下去之后多久發芽,什么溫度下發芽,土壤的濕度是多少,發芽以后生長速度,什么時候分孽,什么時候拔節,所有的這些都得記錄。甚至大家雖然都是麥子,但每一株的管理方法都不盡相同,完了連小麥桿的高度都得測量。
如此辛苦,從7月一直忙碌到馬上就11月了,他們才千挑萬選出最優質的麥種。這人到底哪兒來的臉張口就要討。
結果趙老師是個窮大方,沒等唐薇的白眼翻上天,他就痛快地答應了薛秀琴“好啊,我可以分種子給你。不過我有要求,你在大西北種植下去后,一定要詳細記錄它們的生長情況,到時候告訴我。”
唐薇要氣瘋了,她跟兩個姐妹天天兢兢業業的種小麥。回頭他們自己還沒嘗過這小麥的味道呢,趙老師居然就送人了。
趙老師還理由充分“西北環境惡劣,土地鹽堿化嚴重,而且干旱缺水。如果我們的小麥在這種環境下也能夠茁壯生長,那么代表它更有推廣意義。”
唐薇不得不深吸氣再呼氣,以防自己三字經。
田藍生怕這人炸毛。
小麥要進一步搞試驗田,還得依靠他們這些老衛兵。在文攻武斗如此盛行,造反派連部隊都敢攻擊的現在,必須得靠他們的兇名鎮場子。
她趕緊安慰唐薇“你也別生氣,這么多小麥品種呢,每一樣都得繼續觀察。我還怕你們人手不夠,育種工作這么辛苦,其他人未必愿意過來幫忙。”
唐薇瞪眼睛,立刻維護自己的同伴“你也太小看我們了,你不是說我做不好育種工作嗎你問問趙老師,你再問問王老師,我們做的怎么樣”
趙老師立刻表示肯定“很好,非常好,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好。”
唐薇驕傲地挺起胸膛,雖然現在不流行說這些,但作為過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人,他們真正做起事情來怎么可能比其他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