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的勝利,那得好幾年以后的事。翻看歷史書的人可以直接跳過這幾頁,快進到日本簽字投降的畫面。身處其中的人卻不得不重新校準時間,將日歷回翻到1938年的春天。
這個春節,應縣的老百姓可真是過得驚險又刺激。
他們先是配合游擊隊,前后打了兩波鬼子,愣是逼得日本人不敢再貿然派兵進駐縣城;而后又目睹了惱羞成怒的日本鬼子在吃了大虧之后,朝縣城里丟炮彈泄憤。
阿彌陀佛還是游擊隊神機妙算,一早就猜到了日本鬼子要使壞,找找讓大家將應縣搬成了一座空城。所以日本人的炸彈炸了半天,也就是炸了個寂寞。
大家除夕夜都沒怎么放煙花爆竹,剛好這回欣賞下日本鬼子放的焰火。
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開縣城方向,誰也沒為自己的家園被夷為平地而長吁短嘆,甚至嚎啕大哭。
怕什么。
有錢人在鄉下有宅子,縣城的基業毀了,雖然傷心,但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至于那沒錢的人,本來就是窮家破業,值不了幾個錢。炸就炸了唄,反正游擊隊在鄉下還給他們分了田,他們也算是有田產的人了,反倒是賺了呢。
日本人的炮彈丟的越多越好,最好直接將縣城炸成平地。如此一來,大家伙兒重建縣城時,還省了拆房子的功夫。
旁邊人就嘀咕“要是給你炸出坑來怎么辦”
那人樂呵呵的“敢情好啊,省了我挖地基的功夫。”
旁邊人瞪眼睛“直接給你炸一大坑,我看你要修地宮”
那人卻嘻嘻哈哈“修什么地宮啊,最好直接都炸成大坑連成片,咱們直接挖了當魚塘,以后咱們就不愁沒魚吃咯”
日本人再財大氣粗,那炮彈總是有數的吧。他們在應縣浪費的炸彈越多,那能炸在人身上的炮彈自然就越少。所以,痛痛快快地炸吧,千萬別小氣,拿出你們大日本帝國主義的豪橫來
田藍他們聽著村民的議論,都囧囧有神。這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真是沒誰了。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還沒有亡國滅種,起碼有一半得歸功于這種樂觀主義精神吧。
既然打不死,就要拼命活。中華民族永不滅亡。
只是日本鬼子不消停,飛機上的人炸了半天縣城,也沒瞧見中國人四處逃竄,鬼哭狼嚎,感覺自己被人耍了,滿腔怒火愈發無處發泄。
他們掉轉機頭,又將目標放在了城郊的村莊上,一定要用中國人的血來洗刷大日本帝國皇軍的屈辱。
大家看著飛機朝自己的方向沖來,哪里還敢再說笑,個個都相當識相地鉆進了山洞,堅決不出來。
游擊隊的人說了,日本鬼子壞得冒膿。
他們仗著中國人的飛機已經被打光了,又缺乏高空炮,沒辦法對付他們的飛機。所以他們每回都飛得特別低,低到幾乎貼著屋脊和樹梢飛,地上的人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見飛機上的紅膏藥標志。
他們看到中國人就開始低空掃射。等到沒見過這陣仗的中民本能地趴在地上躲避時,他們就開始投炸彈了。人都趴著不動彈了,炸彈一炸開,自然是一個都逃不過。
所以躲日本人的飛機時,千萬不能趴下,一定要找掩體,堅決避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