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呀,太好了,他們鐵血軍急需這方面的人才。
田藍當機立斷“沒有的內容我們可以加上去。古老師,這件事就拜托你了。硬件條件我們來想辦法,師資力量你多幫幫忙。把親朋好友同事都發動起來,我們即便在敵后,培養中華民族未來希望的工作卻絕對不能斷”
古老師的眼睛瞬間亮了,面龐都像會發光,她直接點頭應下“好,我盡力而為。”
田藍猶豫了半秒鐘,到底還是大著膽子問“古老師你以前是學醫的嗎”
古老師搖頭否認“我只受過兩年醫學訓練,算不上專業醫生。”
不過這對根據地來說已經足夠了。
1938年的聚龍山區,醫學資源薄弱的可憐。為數不多的醫院都集中在大城市里,農村地區只有零散的醫館藥堂。畢竟人民貧苦,大部分人生病根本不會求醫問藥,而是硬扛。
扛著過去是命大,扛不過去就認命。
根據地當然不能放任這種情況,他們把藥堂集中起來,就是想要盡可能治療更多百姓。
除此之外,田藍還想搞愛國衛生運動。只有改善了生活環境,人民的身體才能更健康,才能積極投身于生產建設,才好在戰場上跟鬼子抗衡。
只是這種專業事務必須得有專業人才牽頭,否則門外漢再折騰也找不到入門的法寶。
田藍從自己的黃挎包里翻出了一本簡易版本的赤腳醫生手冊,這是她辛辛苦苦抄下來的。原版里面有很多政治宣傳的話,此時此刻叫人看見了會感覺很詭異。
為了在空間里抄這本書,她可真是手都要抄斷了。
現在,她要把書送給古老師。
“這本教材是我偶然間得到的,是訓練鄉間醫生的法寶,尤其適合江南地區使用。我有個不情之請,希望古老師可以在訓練童子軍時,盡快培養一批衛生員,早日投入到鄉村衛生建設中。有兩個重點問題急需解決,一個是人民的生活衛生問題,比如說飲水,比如說個人衛生。另一個就是生孩子,我們需要盡快培養新式接生員,來降低母嬰的死亡率。”
古老師翻看教材,越看越驚訝。因為這本書包羅萬象,甚至還教人針灸,可以說是一本醫學大全。
她抬頭看田藍,認真地強調“我沒學過中醫,也不會扎針灸,這一部分需要其他人來授課,不知道可不可以。”
田藍點頭“這方面你不用擔心,我們會找大夫來上課的。重中之重就是女人生孩子的問題,大夫幫不上忙。”
雖然大清國也亡了幾十年了,但眼下江南農村地區女人生孩子是絕對不會讓男人插手的,都是靠接生婆。接生婆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無菌觀念基本為0,大人孩子一旦發生感染,能活下來的可能性低的可憐。
古老師自己也生過孩子,自家孩子也夭折過,知道那個過程究竟有多痛苦。她點頭應下“那我先好好看看教材,把學員組織起來,盡快開始上課。”
田藍如釋重負,捂著胸口道“幸虧有您幫忙,不然我真是要崩潰了。這管人可比打仗難多了,事情多的要死,我天天都想回戰場。”
幾位遠道而來的新根據地人都笑了起來,還有人強調“敵后跟正面戰場都是戰場,我們就是不拿槍,也是在抗日。”
眾人聽了都點頭,只有牛工程師的妻子突兀地問了聲“女人也能打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