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恒到底沒挖成地鍋。
倒不是趙家溝的社員同志們認定了學校重地絕對不能隨便在操場上挖坑。事實上,大家根本不在意這些。有人家里辦紅白喜事,擺不開地方,還趁著學校放假的時候直接借用教室呢。
地鍋計劃之所以夭折,是因為自然條件不允許。
天冷是小事,實在風太大了。
趙家溝的冬天啊,西北風呼呼地刮,吹掉人的耳朵是小事,吹的火苗東倒西歪,鍋都架不住才是重點。
大隊書記一直關注糖坊的發展呢,這會兒看他們瞎胡鬧趕緊喊停“亂來哦。這吃的東西,賣給縣里廠里的東西,吹了灰進去怎么搞”
這是事實,熬糖的時候要不斷攪拌并觀察糖液的變化,才好控制火候。鍋蓋開了,的確攔不住灰塵也擋不住風沙,更別說風吹落葉。
田藍有些著急“那沒辦法,我們又沒那么多屋,糖在哪兒熬”
大隊書記理所當然“咱們趙家溝這么多戶人家呢誰家沒鍋沒灶熬糖又不是個難事,讓他們學,學會了趕緊回家做。”
田藍半點不給臉,當面吐槽“發下去的糖液,回頭能上交多少糖到時候我們就拿什么給酒廠和食品廠發貨”
大隊書記老臉一紅,支支吾吾道“不至于,我們趙家溝的社員還是拎得清輕重的。”
田藍的回復就兩字呵呵。
大隊書記好歹也是趙家溝的一把手,關鍵時刻很能豁得出去,當場打包票“我們大隊部的人去盯著,誰貪了糖,以后都甭想再沾知青點的活。”
田藍點頭,當場要保證“叔,這話是你說的。到時候糖要是不好,我們就找大隊部。”
大隊書記拍胸口“我說的,我說話算話。”
饒是這樣,田藍也沒直接將糖液交給社員。她請大隊干部把人聚齊了,當著人面提條件“各位叔伯嬸子爺爺奶奶大哥大姐大嫂。現在咱們糖坊的情況,大家都看在眼里。生產任務急,時間緊。書記叔跟我們舉薦了大家,說可以把熬糖的活發給大家做,說可以把熬糖的活發給大家做。這樣我們能盡快得到糖,大家也能多得些工錢。”
一提到錢,好些人都激動了。
所謂年關難過,眼看就要過年了,處處要錢。大人忍忍就算了,一年苦到頭,孩子總得想辦法添件新衣裳吧。
還有就是年貨。
即便窮得叮當響的人家,那你也得置辦年貨。不然大年三十祭祀祖宗,你在老祖宗面前都沒臉。
除此之外就是拜年。現在雖然各家都窮,沒那么多講究。但走親訪友,你空著兩只手過去,不是讓人看笑話嗎
花錢的地方多,掙錢的門路少。誰不愁呢
現在坐在家里就能掙到錢,大家自然激動。
熬糖好啊。
熬糖其實簡單的很,大家伙兒都圍觀過,不過大火燒開,小火熬制,不要把糖熬焦了就行。這事只要費心,絕對出不了差錯。
立刻有人喊出聲“沒問題,不耽誤功夫。我家人口多,推磨的活有人做,熬糖也不會耽誤。”
其他人跟著喊“就是,蘭花花你放心,我們絕對耽誤不了事兒。”
田藍點點頭,話鋒一轉“可親兄弟明算賬,你們拿糖液回去,我也不知道大家伙兒會熬成什么樣子。這是我們知青點的集體財產,如果熬不好,損失算誰的”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不敢接話。
對于農民來說,花力氣沒關系,費時間也沒事,流血流汗都不是問題。但你要人掏錢的話,那就是大問題了。
還是胡長榮的老丈人主動站出來當托“蘭花花,你說這事咋辦吧”
田藍毫不猶豫,伸手指著教室方向“按照我們的經驗,這一缸能出100斤糖液,熬50斤糖不是問題。我們就扣扣分量,只要出了45斤糖,就算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