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日報的記者懷揣著一顆悲傷的心走了。
臨走之前他還深深地看了眼田藍,心中淚流成河。
他跑了這么半天,又是鉆防空洞,又是進大棚,又是看養豬,又是瞧磨坊,還是跟著收拾了半天豬飼料。
什么仔豬斷奶后,飲用水里要加酸,將h值降到5后給小豬飲用,以緩解斷奶后乳酸來源不足,胃酸分泌又不夠造成的消化不良。
什么粗飼料粉要經過發酵,搭配青綠多汁的青飼料喂豬,可以讓豬提前出欄。
什么糧食粗殼、樹葉、干草及莊稼桿子這些味道差又不好消化的富含粗纖維的飼料,要經過變糟處理,把飼料變的又香又軟,豬就愛吃了。
什么富含淀粉的精飼料經過糖化處理,把淀粉變成麥芽糖,豬不僅愛吃,而且好消化。
等等等等,還有青飼料和粗飼料、精飼料的搭配,如何利用酒糟和糖渣提高養豬效率。他林林總總記了一大堆呀。
單是養豬這一項,他就能寫出一篇專題報道。
更別說風力磨坊、高粱殼子釀酒、玉米芯制糖,這些充分體現了知識青年學有所用,促進農村建設的項目,哪個不能拎出來做文章呢
分明就是留守知青先進代表的典型,結果他還沒走呢,人家就自己塌臺子了。
記者越想越悲傷,最后咬咬牙一跺腳,決定還是寫報道上報紙,先把春風里的典型樹起來。
不管了,高考要到夏天,距離現在還好幾個月呢。
況且高考有那么容易嗎過五關斬六將,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說的就是高考呀。
又不是說田藍同志想參加高考,她就一定能考上。大學生可是天之驕子,萬里挑一的人才。全省50萬考生,大中專院校加在一起只收2萬人,錄取率只有4。里面絕大部分還是城里高中的應屆生,從沒丟過書本的應屆生。
下鄉這么多年,已經完全是雙老農民的手的田藍要怎么跟他們比又不是比種田。
她十之八九考不上吧,只能老老實實繼續待在農村呢。
退一萬步講,就算考上了,那也起碼是夏天的事了。
現在才是春天呢,春天有春天的先進典型,等到夏天來了再說夏天的事。
他點點頭,毅然決然地走了。
田藍雖是穿越人,卻也不會讀心術,不知道自己已經變成了季拋型先進知青典型,只配享受一個春天的榮光。
她追著公社干部問了兩句,知道考試時間就定在今晚,頓時無語至極。
開什么玩笑啊現在太陽都要落山了。他們這幫知青必須得立刻出發,才能準點趕到公社高中拿到試卷開始考試。
這個過程中,吃飯自理,交通靠走,考完之后在哪兒落腳,也不歸公社管。
前來通知的干部還振振有詞“你們都是大小伙子大姑娘了,還把自己當成奶娃娃嗎一點點困難都不能克服的話,還想考大學,不是開玩笑嘛。”
他還真不是存心為難趙家溝的知青,他對這群知青又沒什么芥蒂。
相反的,自從趙家溝釀酒制糖之后,他們向陽公社在全縣都出名了。他陪老婆回娘家,帶的年禮都比連襟多,大大出了回風頭。
只是在這個時代,鄉下根本不會把高考當成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不是說不重視,就是絕對不可能全民關注。
還送考陪考呢,不管是公社還是學校都不會組織考生統一行動,大家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去年夏天,還有知青天不亮就出發,一路靠兩條腿走去考場,結果太陽出來了,他脫力過度直接中暑倒在了地上,都沒能參加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