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對方滿臉輕松的模樣,主任又不得不點點年輕人“我的意思是,你們為什么不在大隊辦啊”
年輕人,走上社會了,要會做事,更要會做人。
你們越過大隊直接找上公社,那不是把大隊給架起來了嗎越級,永遠是大忌。
主任眼皮一搭,在心中思量,這對小夫妻,該不會是想以農機維修站為跳板,直接跳到公社來上班吧。
理論角度上講,如果他們能把農機維修站給撐起來,那的確應該來公社。
可這種先斬后奏,悄咪咪地坑了一把大隊的做法,公社是堅決反對的。任何時候,上下級規矩不能亂。
再說了,現在整個工作能有多少農機呀到時候這個農機站能不能養活8級鉗工師傅都難說,還能養多少閑人
不合適。
主任琢磨著要怎么再點點,挺聰明,挺能干的知青,可別在關鍵時候犯糊涂。
聽說他們還要高考呢,到時候萬一政審,大隊對他們有意見,考上了大學能不能上都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田藍和陳立恒雖然工作經驗豐富,可他們也想不到就這點功夫,革委會主任的思維已經發散八千里了。
兩人趕緊解釋“就是我們大隊讓我們找公社的。我們隊里年輕人少,適合培養成工人的更加少。我們大隊干部就說了,不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得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大隊人才不夠,公社有啊,就把農機維修站安排在公社,讓8級鉗工師傅和高級會計師多帶些人才出來。這樣,公社好了,咱們趙家溝大隊也差不了。”
革委會主任可不相信“你們趙書記這么高風亮節”
陳立恒笑容滿面“那可不是我們書記當年可是老游擊隊員,打過鬼子的,革命覺悟絕對高。”
田藍在旁邊補充“我們書記說了,有多大的手捧多大的碗。好不容易有人才過來支援咱們農村建設,要是砸在趙家溝,他也對不起鄉里鄉親。”
這話革委會主任倒有點相信。畢竟,老趙這人謹慎,他心里有數。
主任點點頭“那好,只要你們大隊沒意見,公社肯定舉雙手歡迎。走走走,咱們趕緊去迎接客人。”
田藍和陳立恒在前面引路,兩人偷偷交換了個眼色。
阿彌陀佛,這事兒算成了。
其實他們將農機維修站安排在公社,也有自己的考量。
所謂樹的影,人的名,品牌效應很重要。
像糖啊酒啊霉豆渣以及蔬菜這些日常消耗品,在物資匱乏的現在,尋常老百姓根本不在意是不是牌子貨,只要能塞進嘴里吃喝就行。
但拖拉機不一樣啊,這可是要花幾千塊錢才能買到的鐵疙瘩,能隨隨便便的對付嗎
一個大隊的機修站,怎么聽怎么都是草臺班子。
換成公社就不一樣了,公社已經意味著公家。公社特地從省城請來的8級鉗工師傅到出來的拖拉機,那質量,必須得是杠杠的。
所以,這個農機維修站必須得安排在公社。
況且,趙家溝大隊也沒空房子了,不找公設想辦法,總不能露天造拖拉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