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業下腳料提煉酒精、糖以及淀粉變成常規操作的話,那不僅可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物質需求,還能給農民增加收入。除此之外,環保意義也很重大呀。
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存在的安全隱患都是大大的啊。
假如能夠改變這些,她可要給自己記一筆大大的功勞呢。
田藍懷揣著隱秘的驕傲,往公社去了。
200多號考生的試卷改起來需要時間,筆試成績和面試成績相加取平均分,又得花不少精力,然后按得分從頭排到尾,還得剔除體檢不合格的知青,從第1名取到第30名,就是農機維修站的學徒工。
為什么錄取名單從20變成了30不是領導來走后門,要求他們擴大錄取率。而是王會計也要給自己挑徒弟呀。10位財會人才怎么了如果工廠真發展壯大的話,財務科10個人都未必夠用。
反正她得先教人知識,把人才儲備好了,不然到時候要用找不到人才是真麻煩呢。
田藍從頭到尾不干涉,只隨她的便。
人才永遠不嫌多呀,人才總歸會派上用場的。
她如此大氣,公社自然不會說什么。反正這些學徒工的工資也不是公社財政掏錢,得他們自己來。
唯一有意見的人是吳師傅。
他出差回來,瞧見維修站的人都到位了,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開什么玩笑20個工人養10個財務,那是不是在養10個后勤,10個行政吃干干的比干活的還多
王會計反唇相譏“你才是吃干飯的呢,我們財務是讓你們有飯吃的人不然指望你們的話,大家伙兒都得喝西北風。”
眼看著老兩口又要開始掰扯,原來干脆拉著陳立恒倒邊上,壓低聲音問“他回家了”
走的時候雄赳赳氣昂昂的,回來如此氣不順,可見是受了不少閑氣。
陳立恒眼神微妙,點點頭道“是回去了一趟,得把換洗衣服被褥什么的帶過來。”
當然,這只是幌子。實際情況是吳師傅肯定不放心啊,他必須得回家看一看。
結果這一回去,嘿嘿,差點沒把他給氣死。
他那個寶貝兒子為了給自己和老婆買洋氣的的確良臭美,居然把主意打到了老兩口的退休工資上。還沒到發工資的時候呢,就直接去財務室透支他們的工資。
這種事也不少見。家庭負擔大的人家幾乎月月透支工資,不然根本活不下去。
所以吳師傅一去省城就發現悲劇了,她和王會計的退休工資都已經被取走了。
田藍驚訝“他不是打過電話嗎”
“別提了,接電話的人覺得發工資還要過幾天,就沒特地跟同事說。結果陰差陽錯了。”
田藍看著吵得不可開交的老兩口,感覺這事兒也真是夠夠的。
她搖頭道“發這火干啥呀直接把他兒子兒媳婦的工資透支過來,自己拿著不就結了嗎”
手段不狠,地位不穩。反正現在父母替兒女拿工資的,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