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子的大姑娘小伙子扎扎實實的上了堂新生兒課,包括不學醫的宋清遠和他這邊的親友。
為啥他們也要學開玩笑哦。哪個不生娃生了娃之后要怎么養,可不得好好學著。
宋清遠的表哥在電大旁聽,等到課堂結束,他才意猶未盡地發表自己的評論“比電大的課還好。”
電大的錄音課就不說了,一開始他還覺得新鮮,后來聽到朗讀磁帶,他就感覺在聽催眠曲,寧可自己看教材,還能記得更清楚些。
錄像課也差強人意,現在的錄像課更加像是剪輯糟糕的課堂重現。除了老師嘴巴說的內容之外,文字展示部分依靠的是黑板上的粉筆字以及寫了字的卡片。這二者都有個大毛病,就是停留時間短,你還沒看清楚呢,鏡頭就晃過去了。更別說理解和做筆記了。
頻繁切換的鏡頭也讓人頭暈,好不容易進入狀態了,鏡頭一換,你的思路又被打斷了,前功盡棄。
今天的課不一樣,老師用了很多道具,內容詳盡,圖文并茂,上課的聲音也充滿了感染力,讓你忍不住想去多了解一點。老師提問的時候,還給大家留下了思考的時間,然后自問自答,一一講述要點。
他從來沒上過這樣的電大課。他明明一天都沒學過醫,到今天也沒當過爹,可他愣是聽得津津有味,還想繼續聽下去。
表哥絲毫不吝嗇溢美之詞。
其他沒上過電大的人都將信將疑,開玩笑道“你別怕,我們不跟你搶旁聽名額,你就好好上你的電大課吧。”
表哥卻轉頭看陳立恒,認真道“記一個我的名字吧,下個月我發了工資,再預支點兒,我也要臺電視機。”
既然電大上的課程就那樣,那他下了課回家還不如自己對著電視好好看呢。
眾人發出哄笑,調侃他道“那你還要不要電大的文憑了”
整個80年代電視大學都處于高光時期,電大的文憑也被單位和社會承認,畢業出來升職加薪都優先考慮。
表哥臉色微紅,卻一本正經地強調“技多不壓身,我多學點,總沒錯吧”
宋清遠也點頭“是該弄臺電視機。老九,這電視我沒白買。我跟你們說,這比工農兵大學上的還好。”
眾人嗤之以鼻,還有人懟他“是人家工農兵大學的老師上的不好嗎人家根本不敢管你們才是真的吧。聽說因為期末考試考不過,面子掛不住,你們直接批斗了老師,說考試就是搞資本主義的那一套。”
宋清遠難掩尷尬,認真地強調“我可沒去湊熱鬧,是那幫家伙平常不學習,就想跑去大學鍍層金,影響了我們這些想要學習的人。”
他趕緊轉移話題,“想買電視的人抓緊啊,貨品有限,先到先得,過了這個村可沒那個店了。”
原先沒有訂電視的人這會兒也心動了。
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當電視機是娛樂工具時,那就可有可無。畢竟娛樂是奢侈品。可電視變成學習手段時,那即便一臺電視機要200塊,也是必需品。省吃儉用口挪肚攢也得買。
大家爭先恐后地招呼陳立恒“老九,我也要一臺。”
外面的人聽到了動靜,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后,又陸續有了10來個人訂電視機。
等到田藍和陳立恒走出宋家時,兩人都拿了厚厚的一沓訂單。
田藍恍恍惚惚“我還以為我喜糖要賣的比你好呢。”
畢竟喜糖雖然貴,但比起電視機來,又是零頭中的零頭。
陳立恒也跟踩在棉花上一樣,感嘆了一句“大家學習的熱情可真高。”
這是個對知識如饑似渴的時代呀。
就像高爾基說的那樣,我看到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