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岱……我想起來了,這人是東吳后期的重臣,在陸遜死后成為東吳的大將軍、大司馬!交州便是此人率兵平定!”高澄眼神一亮,想起了此人的來歷。
建安年間以校尉之身崛起,平定東吳境內的叛亂升為中郎將,后來進攻長沙三郡,平定叛亂,成為太守,后來代替步騭成為交州刺史,擔任安南將軍,平定交州控制嶺南。最后升任大將軍,大司馬!
呂岱從一個寒門子弟一生拼搏,終于成為吳國舉足輕重的名臣大將,一生堪稱寒門子弟逆襲崛起的奮斗史。
不過,這位未來的名將重臣此時還只是一事無成的寒門子弟,距離發跡的時候不知道還有多長時間。
本來高澄還在想著讓誰來訓練水軍呢,呂岱來的可正是時候。他未來能在最為講究世家門第的吳國擔任大將軍、大司馬,可見這位名將的能力。訓練幾百個水卒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退一步說,即便呂岱這時候還沒有那么厲害,高澄也不會太過失望,他原本就沒有指望數百水兵成事,只要自己的實力變得更強,射殺水賊頭領,后面的水兵只要會操縱舟船追殺就行。水兵交給呂岱,讓他吸收經驗盡快的成長起來,以后的作用難以估量。
“難得遇到一個能統兵廝殺又能坐鎮一方的人才,可絕對不能錯過了!”高澄心中暗喜。如果未來戲志才在潁川書院學成來投,他的手下就終于有了拿得出手的人才。
高泰資質有限,帶兵的能力只是平平無奇,即便不斷參悟武穆遺書上的兵家戰策,也僅僅保證不犯錯,而周倉和裴元紹只是沖鋒陷陣的猛將,未來成就有限。
要想在這方世界壯大家門成就事業,只憑高澄自己一個人絕對無法完成,必須招攬人才,可惜他所知道的大部分人才都出身于世家豪門。例如荀彧和陳登這些人,高澄的身份在他們面前根本不算什么。如果沒有人引薦,恐怕連踏入別人家門的資格都沒有。
“也好,既然是子正的族弟,我一定會加以重用!”高澄瞬間回過神來,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呂洪感激的拜謝,隨后才快步離開,想要把這個好消息傳回去。
第二天,呂洪帶著一個長相硬朗的青年前來,這個青年站的筆直,身體壯碩,四肢修長有力,容貌甚偉,身上有一種天然的沉靜氣質。頗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味道。
“高公子,這就是我的族弟呂岱!”呂洪介紹道。
此時兩人和高澄都在練武場上,高澄目光在呂岱身上一掃,發現對方除了天生鎮定,心理素質不錯之外,并沒有發現特別之處,呂岱的實力和他的族兄呂洪相差不遠,都是練力三重左右。
應該是呂氏的功法只能修煉到第三重。畢竟只是一個縣城豪族而已,家中底蘊不足。
“怪不得呂岱到了建安年間才成長起來,身上修煉的功法最高只有練力三層,即便資質再強天賦再高,也沒辦法變強。”高澄心中念頭飛快的閃過。
在世道安穩的時候,一門上乘的功法無比的珍貴,淮安呂家只是一個縣中豪強,擁有練力三重的功法已經很不錯了。
俗話說遺人千金不如遺人一經,在這方世界,所謂的經,指的就是修煉功法。雖然也有三大學派的大儒和強者為了宣揚自己的理念,不斷的收徒講學,但能從這些強者身上得到修煉功法的百中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