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辰之后,大軍進入金陵城,開始鎮壓城中借機生事的地痞流氓,高澄麾下的大軍經過嚴格的訓練,進城之后雖然不能說是秋毫無犯,但是和橫征暴斂的元兵相比,堪稱仁義之師。
明軍攻破金陵的消息飛快向江南四處蔓延,許多世家大族還有讀書人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紛紛心中一動,開始打聽明軍還有高澄的信息。
“大軍進城……秋毫無犯!這才是做大事的人啊!”
“明教教主高澄如今只有二十多歲?只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就訓練將近十萬精兵,攻城拔寨無所不克,這樣的人杰,簡直能和唐太宗相比!”
“驅除韃虜恢復中原,這個旗號能抵得上十萬大軍!”
江南之地有著眾多的讀書人,這些人隱居在各地,時刻觀察著天下大勢,當明教在湖州起兵的時候,他們對高澄就有所關注。暗地里發出議論。
當明教攻破金陵之后,這些人頓時一震,再也坐不住了,其中大部分人紛紛朝著金陵奔來。其中就有李善長、朱升兩人。
高澄聽到兩人前來,立即親自迎接,和兩人交談之后,接受朱升所說的“稱王立業,速攻江南”的建議。
和當初朱元璋的情況不同,原本時間線的朱元璋勢力在江南群雄當中最弱,要是敢稱王必然遭到蒙元的重點打擊。其他諸侯也會落井下石。必須忍耐積蓄力量。所以才有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的策略。
而此時江南的情況,是明教一家獨大。滅了海沙幫之后,高澄坐擁海鹽之利,湖州和常州一代乃是有名的魚米之鄉,糧草充足。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先立王號,號令天下豪杰,然后在蒙元大軍從中原趕來之前,快速席卷江南,穩固后方。
朱升乃是老成謀國的謀士,而李善長是梳理內政的頂級人才,高澄每日向兩人請教,感覺收獲巨大,并且朱升每次和他交談的時候,都會講解一些儒家經典。
這兩人都是儒家正統的士子,雖然投靠了高澄,但對明教的教義十分排斥,所以趁著和高澄議事的時候,不斷將各種經典夾雜其中,摻雜著自己的私貨,想要讓高澄從外道中挽救回來。
高澄心中失笑,但聽著他們講解各種儒家經典,他能感覺到自己的內政能力不斷上升,原本鎮守城池,安撫地方十分吃力,但隨著不斷的聽講學習,很多事情都變得得心應手。
……
一個月之后,高澄自稱吳王,以金陵為都,稱王建制,以常遇春為大將,統帥一萬大軍和殷野王的水軍沿江而上,攻克蕪湖、池州,兵臨安慶。而藍玉、馮勝、馮國用三人,分別帶兵南下蘇州、嘉興!
明教是這方世界最強大的勢力之一,僅次于蒙元朝廷,如今勢力爆發出來,可怕無比,高澄在占據金陵之后,便坐鎮城中,四處派遣大將攻城掠地。頗有席卷江南的大勢。
金陵乃是霸業之所,數朝王都,在讀書人的心中能和洛陽、長安相比,一個勢力在占據金陵之后,即便只有這一座城池,也會被那些知道大勢的讀書人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