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處于淮安城當中,卻通過自家的商船,不斷的收集其他地方的情報,在知道這種情況后,心中暗自搖頭,可惜他不是廣陵太守,更不是徐州刺史。要不然早就有所動作,絕對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流民餓死或者變成盜匪。
在亂世當中除了糧草之外,最為珍貴的就是人力,人口多就代表底蘊厚,無論是兵源還是錢糧,其實都是從尋常百姓當中征集。
天下間的流民越多,大漢王朝的力量就越弱。這點高澄能看到,那些智慧過人的大臣,自然也能看到。只是朝堂上的事情,錯綜復雜,一件小事后面或許都有很多權衡交換。
即便有大臣愿意上表,在經過朝堂的程序之后,兩三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并且這時候大漢王朝最大的敵人,是黃巾賊子。整個王朝的力量都在鎮壓太平道,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在他們看來,流民的事情屬于次要。等到黃巾覆滅之后,自然能輕松的解決。
……
到了年末的時候,突然一道消息傳遍大漢上下,太平道的張角在和朝廷大軍作戰的時候,不斷消耗壽命使出強大的法術,召喚天雷、狂風,擊殺朝廷士卒無數,由于消耗壽元太過頻繁,最終支撐不住,在廣宗城內隕落。
沒了張角那震撼天地的強**術,冀州的黃巾兵頓時抵擋不住皇甫嵩的三河騎兵,被斬殺數十萬,無數的黃巾亂賊四散。此時朱儁也平定南陽黃巾。
幾乎能撼動大漢的太平道起事,終于被鎮壓下去。不過和高澄預料的一樣,大量的黃巾亂兵還有許多為了功法而投靠太平道的豪杰,朝著青徐之地涌來。
為了剿滅殘余的賊子,一個名士被任命為徐州刺史,坐鎮下邳,準備剿滅黃巾殘余之賊。
“新任刺史?不知是哪位名士?”
在淮安的縣府當中,高澄和黃尊閑著無事,溫著一壺酒,跪坐在軟塌上對飲敘話。這些天,高澄可是從對方口中聽到大漢王朝的許多消息。這可是商船打聽不到的情報,聽到之后,高澄有著很多收獲。
要不然,高澄這時候已經修煉去了,根本不會無聊到和黃尊溫酒敘話。
此時外面秋風蕭瑟,黃尊愜意的端起酒樽,飲了半樽,抹了一把胡子,這才回答道:“聽說是曾任由州刺史的陶謙陶恭祖!他是丹陽陶氏的子弟,不過門第和你我差不多,都不太高!我以前聽說過他的名聲,允文允武,能力非凡啊!”
“丹陽自古多出精兵,陶恭祖乃是陶氏這些年來官職和名望最高之人,在丹陽有著莫大名聲,他要是派人前往丹陽募兵,很容易就能擁有大量精銳!這位新任的刺史上任之后,絕對不會像上一任刺史一樣軟弱!”
高澄意識恍惚一下,微微皺眉,陶謙的生平過往他是知道的。不過按照原來的記載,陶謙應該在中平五年才會稱為徐州刺史吧?
現在整整提前了好幾年時間。
不過隨后他心中失笑一聲。“這方世界并不是原來歷史上的三國世界,連呼風喚雨的法術,還有力破千軍的大將都能存在,原本的時間線只能參考,不能當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