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聽著上方傳來的聲音,心中暗自想著,據他所知,董卓在河東郡布有重兵,由都督牛輔鎮守,河內太守王匡和上黨太守張揚能力一般,指望他們攻入孟縣機會沒有希望,并且就算他們僥幸進入孟津,還要面對黃河天塹。
南路的軒轅關地勢狹窄,不適合展開大軍,易守難攻。能讓諸侯聯軍發揮出兵多將廣優勢的地方,唯有汜水和虎牢。
這時候袁紹目光在所有人身上一掃,沉聲說道:“兩日之后,大軍西進汜水,孫文臺勇烈過人,為先鋒大將!高子明胸有韜略,為副先鋒,希望兩位能攻破汜水,為大軍立下頭功!”
大帳中的眾多諸侯聽到這話,不禁一愣,不由得把目光落在袁紹和高澄的身上。在群雄之中孫堅的帶兵能力公認最強。無論是當年的黃巾之亂,還是隨后的大漢討伐西涼的戰役,他都參與其中并且立下大功。
更不用說他為長沙太守后,屢次剿滅叛亂,平定一方。只要是消息靈通一些的勢力,都聽說過他的名聲,對他的能力沒有絲毫懷疑。
其次是公孫瓚,他麾下的精銳屢次擊破塞北蠻人,實力也很強,但他麾下多是騎兵,眼下攻打汜水虎牢,暫時用不上騎兵。
而高澄是何許人?只是一個沒有多少名聲的廬江太守,有什么資格擔任大軍副先鋒?陶謙和劉備兩人倒是知道高澄的能力,而其他諸侯想了一下明白過來,剛才袁紹也袁術兩人,對高澄都不怎么待見。
現在突然任命對方為先鋒,恐怕是打著借刀殺人的主意,讓這個廬江太守一頭撞在汜水雄關之上,董卓的兵馬十分彪悍,到時候高澄就算不死,麾下兵馬也要折損大半。
在袁術下方的韓馥想到了這種情況,笑道:“盟主,高子明從廬江遠道而來,士卒還未休整,并且他手下只有兩萬兵力,怕是不足以威脅到汜水關,不如先讓文臺先行出發,等幾日之后,再讓高子明率領本部兵馬前去支援?”
韓馥有意為高澄緩解壓力,他不敢正面反駁袁紹的軍令,所以想要從側面幫忙,讓高澄有時間休整士卒,以免士卒疲憊上陣。
袁紹臉上露出淡笑,沒有正面回應韓馥,而是將目光落在孫堅的身上,說道:“文臺從長沙一路奔波而來,不知可敢應下這先鋒之位?”
孫堅沒有那么多心眼,他從長沙不遠萬里來到酸棗會盟,為的就是徹底打響自己的名氣,讓孫氏成為天下名門。袁紹讓他充當先鋒,正和他的意思。
他聽到這話,霍然起身,慨然道:“盟主有令,在下豈敢不尊?還請諸位放心,我這次兵進汜水,定教董卓知道我軍之威!”
“好好!文臺勇烈,不會讓我失望。子明,不知你可愿隨文臺一起出兵?”
袁紹滿意的點點頭,隨后看了高澄一眼,意思很明顯,孫堅所在的長沙郡,遠在荊州的最南端,論距離比廬江郡還要遠,他都能充當先鋒,高澄這個廬江太守為何不能出陣?
“袁紹還真是看得起我!”
在韓馥、袁紹和孫堅說話的時候,高澄神色不動,心中對袁紹的打算洞若觀火,如果時間線沒有太大的變化,把守汜水關的應該是董卓麾下的大將華雄。此人實力強悍,名震西涼,不過他并沒有將華雄看在眼中。